今年将有占全市初中毕业生近半数的5万余人,参加最后一年“老教材”中考。今年“新老课程”中考有何区别?较去年有何改变?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适用于非课改实验学校的《温州市2006年中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已于日前下发,其中对“新老课程”中考时间、英语和社会政治考试时间、不在原籍就读,要求回户口所在地报考的报名时间、细则等进行了调整。
据介绍,为了使新老课程并存情况下的学业考试向以后全部新课程的学业考试平稳过渡,今年我市中考仍将实行毕业考和升学考两考合一制度,而对考试项目、照顾录取和特长加分等调整并不大。
今年考试项目为四项,分别是文化知识考试、体育考试、艺术素质测试和实验操作考查,取消了劳动技能考核,中考满分总分为770分。
文化知识考试分别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测试25分),自然科学200分,社会政治100分,五科总分为720分。
体育考试成绩满分为30分。
艺术素质测试确定为音乐、美术两项,每科合格者各为5分,不合格者为2分,未参加测试者为0分。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分值为10分,考查合格者评为10分,不合格者评为5分,未参加考查者评为0分。
“新老课程”中考时间将从去年的不同日期改为统一为6月12日至13日两天,英语和社会政治考试时间也从去年各90分钟延长至今年的100分钟,语文、数学、自然科学考试时间则仍各为120分钟。
今年我市关于照顾录取和特长加分的规定将依照去年的规定执行。其中烈士子女可降分20分,因公牺牲军警人员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可降分10分,以上两类考生在报读各类高中段学校,均可享受录取分数线下降分数予以照顾录取。
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下降20分;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子女下降10分(上述两类为新增);现役军人子女、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少数民族考生和台湾籍考生下降5分。上述三类考生在报读普高(不含重点)、师范类、职高类学校时享受优惠。
根据特长生加分规定,初中最后学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考生中考成绩加5分。而对于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举办的体育、艺术、科技三类比赛获奖者,获省级比赛一等奖以上者中考成绩加8分;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者中考成绩加5分;获省三等奖、市二等奖、县(市、区)一等奖者中考成绩加3分。
对不在原籍,就读非课改实验学校的,要求回户口所在地报考的学生,须持就读学籍证明、学生本人户口册于4月15日前到当地中招办报名,参加当地文化课考试,其他3项考试考生可回原籍参加,温州市范围内亦可以在就读学校参加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此3项考试成绩在温州市范围内予以认可。
对不在原籍,就读课改实验学校的,要求回户口所在地报考的学生,须持就读学籍证明、学生本人户口册于4月15日前到当地中招办报名,参加当地学业考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温州范围内可在就读学校参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中招办盖印后,在全市范围内通用。
在外市或在温州市非课改实验学校就读,户口在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的考生,要求回户口所在地报考,均需参加上述市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考生须向中招办提供8至9年级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或社会服务等科目学期考核成绩,参加中招办统一组织的艺术、体育、科学实验操作及小论文等4个项目的终结性测试。(见习记者 陈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