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篇选题特别的记叙文。这位考生写自己从小生活在一个美满、富裕的家庭中,不料,高考临考前,父亲卷起公款离家出走,一向柔弱的母亲不得不卖房卖车,替父亲偿还债务,在“坎”的面前,母亲表现得非常坚强,女儿也从中汲取到了成长的力量。这篇作文情感真挚动人,由于写的是“贪官”现象,尽管意见不一,最终还是给了高分。
虽然得了高分,这篇作文的作者却遭遇了一次网络舆论的压力,有不少网友指责这种行为违背了家庭伦理,违背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孝道。笔者以为此言过矣!作文反映了真实的情感,显示了一定的文字能力,得高分自有其道理。至于作文的内容,只要不是不健康的,有何不可!
这位考生写这篇作文,将自家的丑事暴露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可以体会其内心的痛苦。从内容来看,这位考生所表达的情感中显示了非常清楚的价值判断,任何恶行不会因为行为者是自己的父亲而否认其恶,这是难能可贵的,对善恶的明确认识在这个年纪的孩子身上恐怕并不多见。
这位考生的思想境界比之那些批评者的境界要“现代”许多:她已经走出了以“忠孝”为主要价值的时代,而那些批评者仍然生活在“百善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为主体的时代。古代社会中,一个人是否符合孝的要求是判断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依据,未能践行孝道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也不可能尽忠义之道。不是孝子,就不可能成为忠臣;没有孝行,便不可能承担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孝是一切社会价值之首。孝道,以及孝的观念今天仍旧深刻地影响着许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行为,甚至仍旧是重要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因而有众多的批评者也就不足为奇。
当代社会的主要价值在于公共伦理,就是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准则。因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不是家庭。传统意义的家庭正在逐渐解体,人从家庭中走出来,成为单个的个体,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现代人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的重要性已经大大超越了家庭私人领域中的行为的意义。公义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价值追求。
但是孝的价值是否因此而消失呢?当然不会。儒家思想如今依然是中国人主要的行为哲学之一,孝道对于维系家庭成员情感、维护家庭伦理秩序的意义依然重要。然而孝道加剧了私人社会的建构,使得“私”凌驾于“公”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至今遗祸无穷。因此,这种伦理只能限于家庭内部,不应当凌驾于公共伦理之上。
贪官的行为就是“私”凌驾于“公”的一种表现,是对公义精神的背叛,是一种“恶”。可喜的是这位贪官的女儿敢于在高考作文中揭露自己的父亲,说明她是一个善恶分明的人,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从公共社会来说,这是一种维护社会公义的行为,从家庭来说,或许不能算是孝女,但是没有价值判断的女儿又能是怎样的孝女?有这样的女儿,可说是贪官之幸,也是社会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