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录取分数线分析
□早报记者张文璟
凡事皆有规律。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Q吧)志愿填报,近年来高校在闽的录取分数线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杨老师认为,它们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照,是经过历年我省高招后形成的各个高校的大致档次、冷热程度、社会认可程度和与之相对应的高考录取层次,值得家长和考生们留意。
摸清分数线规律
高校录取考生遵循了“分数是前提,志愿是依据”原则。考生填报志愿,理想的状态是以最低的分数上一所心仪的大学。
但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不是在录取前人为划定的,它是由这所高校在我省的招生计划数、我省当年报考这所学校的人数以及报考考生的高考分数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那种在填报志愿时就想知道录取分数线的想法是不现实的。2007年,有些名校的招生老师出于多种原因,划出了“录取预估线”。有些考生、家长相信了,结果实际录取分数线与“预估线”大相径庭。
其实,高考录取分数线既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在变化之中,考生、家长可以从中分析录取分数线变化的规律,把握高校的定位,然后根据高考成绩(位次)作出相应的选择。
多数高校有分数定势
首先是大多数高校有一定的录取分数定势。如理科本一批中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文科本一批中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名牌大学,分数的名次始终在前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