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鹿城区在全市率先取消择校,中小学实行就近入学原则。实际效果如何,且听各方说法—— -学生就近入学,既留住好生源,又方便孩子和家长,同时调动了校长和老师的积极性,但学校布局的不均衡,给教育局招生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辖区生留住后,实力偏弱的学校普遍有了活力和生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不良格局逐渐被打破。 -一些家长因孩子
新生入学呈现“两个极端”
“今年辖区新生入学人数比过去增加了2倍。”市区百里路小学副校长、西城路校区负责人应晓华说,以前一年级只招3个班,基本上只有60来个辖区生,其他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西城路小学原本是鹿城区实力偏弱的一所学校。过去,辖区内的一些家长不愿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宁愿花几万元择校费送到名校就读。今年,鹿城区在全市率先取消择校,所有新生一律按施教区入学。这些家长别无选择,只能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市区石坦巷小学校长李芙蓉说,这几年来,学校一年级都只有3个班级,今年一年级新生招了5个班,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此外,一年级的生源比往年明显要好。
据悉,今秋鹿城区小学计划招收新生9298人,实际招生人数达到1万多人。该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施良群说,由于学校布局不均衡,取消择校后的招生工作呈现出“两个极端”。
一是由于下吕浦、新城片区和西片城区的小学很少,生源出现爆满现象,新生入学难问题突出。为此,这些学校腾空所有辅助教室,增加班级数量,并把原来每班40人扩到45人左右,以保障适龄儿童入学。
二是部分地处老城区的小学辖区内适龄儿童相对较少,未达到招生计划数,最少的仅为50%。为此,该区教育局将100多名各类照顾对象的子女,安排到招生名额未满的校区入学,保证学校正常办学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