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近日,我市召开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十大行动计划汇报会,各校畅谈未来建设计划,共谋温州教育发展。这些行动计划中,有些已在进行将来要发扬光大,有些正在酝酿就要付诸行动,有些还是设想准备继续完善,从中我们发现不少的亮点和创意。■蔡学萍
温州中学
行动特色项目:到田间干农活成选修课
内容:带上锄锹,背起竹筐,到农田里或整地播种,或锄草松土,或浇水除病虫,收获的蔬菜瓜果可卖给学校食堂。这是农民在耕耘吗?不是,这是温州中学的学生今后要选修的课程内容。
这所百年老校素以学生“能考”、“会考”著称,但我们发现,其实,这所学校除了培养孩子较强的学习能力外,德育也非常有特色。生物岛实践基地特色项目,就是温州中学德育特色示范工程中的一项内容。
温州中学去年开始推出的课程《通用技术》,为学生自由选修。该课程以农业技术试验为主要内容,试验基地设在学校生物岛,有耕种面积12亩。学生通过家常蔬菜种植的实践过程,认知作物生长与土地、肥料、气象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病虫害预测及综合防治知识,了解日常蔬菜的品种、绿色食品等。
学校要求学生种植前组织调研、确定方案;实践中如整地、播种苗、锄草、松土、浇水、除病虫、施肥、收获等均由学生自行安排并实施,或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行家或讨论解决问题。
学校每月实地考查一次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成效,在学期结束前考核收获成果。
蔬菜瓜果成熟后由学生自行采摘并清洁整理好,交生物岛管理员过称登记入账,由食堂按市估价收购。
温州市实验小学
行动特色项目:学生“食育”行动计划
内容:也许,有一天,你在吃油炸食物时,你的孩子会告诉你这并不是高品质的食物;你的孩子会自己考虑到主食、副食均衡进行营养搭配,并会简单的烹饪;双休日,孩子会和你一起包饺子、做汤圆、制作水果拼盘……而这一切,是孩子从学校的“食育”课程中学会的。
温州市实验小学正在酝酿的“食育”行动计划,就是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会享受饮食,享受吃饭的乐趣。了解到最好的营养和饮食的方法,来保持身心的健康成长,并且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正确判断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珍惜食物,常怀感恩之心。注重饮食礼仪,在餐桌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不同地方的饮食历史及特色,尊重各民族、各地方的饮食文化。
在这个计划中,温州市实验小学准备开设“食育”课程,让低年级的学生能享受吃和烹饪,不管是否喜欢,都能品味各种味道。能快乐地帮助家里做菜,准备,配菜等;让中年级的学生能考虑到营养的均衡,选择出正确的食物来烹饪和吃;让高年级的学生会进行简单的烹饪,以家庭课程的学习为中心,会考虑到主食、副食均衡、营养搭配,进行简单的烹饪。
除了课程,还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来体验。食堂、劳动实践基地、“烹饪与美食”特长选修课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食育”。
温州市第三中学
行动特色项目:“报喜鸟送社区”活动
内容:如果你在学校表现好,或获了什么奖,学校会及时把喜报送达你所在的社区和你的家长。这是温三中推出的“报喜鸟送社区”行动。
温三中自2009年9月实施“报喜鸟行动”方案以来,已经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分享了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快乐和荣誉。“报喜鸟”计划对象分社区和家长两类,该校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会分两次通过喜报形式给社区居委会报喜,喜报内容包括孩子所在居委会、家长姓名、学生姓名、所在班级,以及学生所获的荣誉称号或取得的重要成绩;家长喜报则由班主任在学生获得荣誉或成绩后,编写短信通过家校通告知家长。
活动开展两年半以来,为学生的行规教育带来良性的发展。该校一男生,初中时与母亲关系不和谐,几乎处于对立状态,晚上时而玩电脑至深夜,平时在校也听不得老师说教。进入三中后,该生对科技产生了兴趣,并参加了2009年11月中央电视台的“异想天开”栏目活动,获得了向清华大学教授挑战的机会。该生并成为三中小英雄。该校将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社区喜报和家长喜报的形式发送,往后一年中,只要该生取得荣誉和成绩,学校都会给社区和家长报喜,慢慢地,孩子的习惯变好了,家长的话也慢慢能听进去了。正是因为“报喜鸟”计划的典型性和榜样性,让学生受到了尊重和爱的教育,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行动特色项目:完善“有声有色”校园文化
内容:“同学们,早上好。现在是北京时间6点30分,请每位同学马上起床,开始美好的一天。”“同学们,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抖擞抖擞精神,进入美文朗读时间。”“充分的休息才能保证充沛的精力。现在,请同学们停止一切活动,进入午休时间。”“同学们,结束了一天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让我们静下来好好睡个觉,迎接美好的明天。两分钟后,宿舍将要熄灯。大家晚安!”……当你在校园中听到舒缓的音乐伴随着这些柔和的指令时,你的心中是否充满了温暖?是否倍感亲切?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就是这样让校园有声有色:有声音,有声誉;有颜色,有特色。每天从早到晚通过特定音乐提示规范学生行为,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比如每天学生起床时校园里响起《军歌起床号角》,午休起床时伴随着《蓝色多瑙河》音乐,晚自修结束时便会播放《回家》。通过音乐的播放,同时配以学校自己录制的生活指令,提醒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听到特定的音乐提示就有特定的行为,从而促成学生性格养成,这种习惯和性格的培养,将让学生终身受益。
同时,从步入校门的文化走廊到楼层文化,从教室内与行业、企业、专业相融合的班级文化到寝室的励志警句,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也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共享平等、宽容、理解、激励和关爱,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科学道德和艺术的统一、人与学校和谐发展的统一。
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行动特色项目:自行车运动
内容: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学,在学校里上自行车课程,自行车破了自己动手维修,如果想骑新花样的自行车,没问题,自己动手研制。这种低碳环保的生活还是挺潮的吧。
早在2008年10月,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就成立了温州市青少年自行车队,训练基地就设学校校园内,学校配有专职自行车教练。今后,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将把自行车运动作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发展。让学生100%会骑自行车,让自行车运动成为一项践行环保的健康运动,倡导学生骑车上学。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自行车运动课,成立自行车俱乐部,吸引自行车爱好者。此外,把自行车俱乐部中的精英分子输送到市自行车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自己动手维修自行车,最终启发学生动手研制自行车。
温州市第九中学
行动特色项目:教师挂牌学生走班
内容:我喜欢这个老师,我就选择他的选修课;我想学围棋,我就跟着学校的老师学习。这是温九中设想的校本课程。
在温九中,许多老师有一技之长:有的老师擅长围棋,有的老师国际象棋下得不错,有的老师对古诗词有所研究,有的老师手巧能做纸艺,还有的老师喜欢摄影、演讲、辩论等,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决定自己开设一门课程。这样不仅发掘教师的潜能,也能让学生看到老师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精彩。当老师确定课程后,学校就在相应的教室门口挂牌,写明相关课程名称及授课教师的名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对老师的亲近程度以及对校本课程的喜欢程度,自主选择一个项目参加。如果在某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认为老师的课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提出换班要求。七、八两个年级段所有学生全部跑班,到自己选择的适合自己的班级里上校本课程。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行动特色项目:“卓越教师”培养工程
内容:老师要评校首席教师,学生也可投票;对一门学科该如何正确学习,翻翻老师编制的《学生学习手册》……在学校里,你有自己喜欢的老师,你有良好的师生感情,你就会乐意学习。
温二十一中的“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就是要打造一支让学生喜欢的教师队伍。“卓越教师”系列将被做成一个体系,即初端教师做规范、中端教师做示范、高端教师做模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楷模等等。尤其是高端的教师,除了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和关系。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各科教师编制《学生学习手册》,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科倡导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价值引领。要老师逐步形成以学论教、少教多学的良好教学氛围,并逐渐积累以研究性学习、实验等为重点的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