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嘉宾:
浙江省督学、温州名校长陈钱林
他是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校长,也是浙江省督学,但让更多温州人记住他的,是因为他培养的一对双胞胎子女,一个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另一个进了南科大。他被誉为继蔡笑晚之后第二个“温州牛爸”。应本报邀请,陈钱林将于4月16日下午在温州市图书馆为家长解密“牛爸”的育儿经。讲座前,本周刊“教育连环话”栏目对他做了专访。
子女优秀,教育的功劳大于遗传
我与其他家长的不同之处,可能是我在孩子出生前,看过许多家教方面的书,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开展家庭教育。在我们家,家庭教育我唱主角,妻子主动配合。我们不注重成绩,而是关注孩子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成才就是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只要孩子具备了良好的情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将来一定能成才。我并不认为办大企业或上名牌大学才叫成才,只要孩子将来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能在他的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能够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就是成才。
我一直提倡孩子从小立志,但反对父母去设计孩子的未来,这是对孩子个性的不尊重。我们只要注重孩子情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沿着自己设定的不断变化的理想自由幸福地发展,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成才。
学生和子女一样,可以不做作业
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养成了好学的习惯,这可能和我们赏识、期望加引导的教育有关。我们从不指导孩子怎么学,由他自己看书,碰到问题先自己思考,解决不了问老师。后来我引导他们少做老师的作业,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看书或自学。但学校教学是很成熟的知识体系,孩子听听老师的课,能跟上主流,他们会自学得更安心,不会有焦虑感。
学习的事,宏观上要听老师的,微观上孩子可以自主学习。
我们学校提倡“自主作业”,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从三年级开始,学有余力的学生只要家长签字,学生可以一个月不做老师作业,以自主设计的阅读和探究活动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