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首页 新闻速递 新高考 公务员 认证考试 出国留学 外语大本营 菁菁校园 法制教育 成长学堂 教育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频道 > 新闻速递 正文  

首都师大附中校长: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结合



温州网教育频道  http://www.66wz.com    2011-04-13 10:53
 

[主持人]我想双方的矛盾可能是教育统一化和个性化需求这两者的矛盾。比如家长帮着他写作业也是,可能家长觉得我们孩子这科特好,比如抄一个英语(论坛)单词什么的不需要抄,我就帮帮忙。家长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老师面对的只能是一个班甚至是几个班上百个孩子,这个怎么解决?

[石彦伦]咱们讲一个具体的行为,就是代写作业的问题,这种行为我觉得首先对孩子的影响不好,孩子年龄小,这种事情越来越多的话,孩子就会认为很多自己的事情是可以推给别人做的。

[主持人]从道德方面来讲确实不对。

[石彦伦]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认为他的作业是毫无意义的,应当跟老师沟通,来分析我的孩子的特殊性,有的方面作业是否可以采取选择性的?老师肯定是因才施教的,针对个别学生制定特殊教育方案,但是总的来讲他肯定很难观察得很细,一个班49个孩子的作业肯定是统一的。

[石彦伦]我们建议老师留作业的时候可以有个性化的作业,家长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反映给老师共同分析,要求老师制定作业的时候有所区别,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一次、两次或者多次地代孩子写作业。

[石彦伦]就像要求孩子搞卫生,爷爷奶奶扛着扫帚去了替孩子作卫生,其实未必卫生一定要孩子做,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做作业也是,这是一个环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长真的觉得孩子的作业没意义,一定要通过老师,千万不要自己直接代替了,这就对孩子是一种暗示,对未来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

[主持人]我总结您的话就是无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理性看待问题,理性分析、理性处理这样对孩子才是最好的。双方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出色和成才。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学生的留学问题,当然,我上中学那会儿,还没这事呢,高中毕业直接上国外肯定有一定的途径,没有像现在这么公开,现在不单单是公开了,不单单是高中毕业了,有可能初中毕业或者更小一些就直接走了。比如高中念到一半就上国外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相信咱们首师大附中一定也有这样的。挺好的孩子您挺可惜的是吧?

[石彦伦]不可惜,这是孩子的成才之路,应该鼓励。先谈谈对留学的观点,有的偏颇的观点认为都出国留学了,那么培养的人才都流到国外去了。其实这是和爱国无关的。比如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的时候在国外遇到一些事情,出来护送圣火传递的都是80后、90后的留学生。所以到哪儿去留学和爱国和不爱国都不要画等号。我们钱学森是出国留学回来的,何乐而不为呢?有好的资源我们利用它,哪里有良师就去哪里求学这是良好的传统。

[石彦伦]所以要区分开,出国留学和爱不爱国没有关系。有些情况是没必要出国的,比如学古汉语,研究中国历史没必要出去。所以要根据个人需求决定出国不出国。

[主持人]那中学生朋友呢?

[石彦伦]我们理性分析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的大学在世界上排名起来应该说很少有被世界首肯的或者是赞誉的大学。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不是很靠前,所以优质的高等教育在国外,应该这么理性看。

[石彦伦]假如人家选择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去学习,应该鼓励他,至少不去非议。中学生出去留学好不好应该根据总体判断,但是总体讲不利于年龄低的孩子自己去,除非国外有亲戚照顾。年龄低出去有什么不好?其实在清末有一批学童留学,詹天佑他们都是留学的,不是也能成才吗?所以不能说低龄出去就不好,高龄出去一定好,一定要客观分析。我们觉得孩子离开家庭远渡重洋去学习,周边没有亲人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是一种损失,或者说是不利,人格的完善性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是很好,但是也不能说每个人都必然。也不排除有意志很坚强的。

[石彦伦]什么时候最好?我觉得至少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我们所说的个人基本品行成型了出去比较好。国外有些留学生我们常常称之为香蕉人,皮肤是黄的,心是白的,整个意识判断都是西方人的判断。那怎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就是因为他将要形成或者说准备形成这种观念的时候,早早地离开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或者说是家庭教育,独立地到那里去生活,那最后形成的结果自然就是这样了。

[石彦伦]所以我的建议是高中阶段之前不宜于脱离家庭到国外求学,一个是脱离亲人远行之后对他的自信心以及性格的形成不利,尤其是初中以下,如果国外有亲人相当于父母那样可以监护他那另当别论。所以我们学校搞了一个高中重点课程实验班的项目,就是出于你立志到国外求学没关系,那你在国内先度过18岁之前的阶段,和你的亲人在一起,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氛围,有一个完善的东方教育文化的大背景,再加上我们自己知识结构的教育,形成了自己比较完善的价值体系,或者说是道德体系,对自己的人格、意志品质的培养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就以18岁为界,18岁之后就是成年人了,遇到什么问题能够理性地分析和判断了,能够自己来决定这件事情究竟怎么来处理了,有这样的能力再出国留学是最好的。

[石彦伦]有些孩子低龄出去也是很痛苦的,天天哭,喊爹喊妈,“我要回家”,爹妈说“你坚持住”,好的事情为什么做得很痛苦呢?所以我们建议孩子18岁之前最好不出国,国内完全有条件可以享受到与国外一样的优质教育。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热门搜索 教育 教育网 成人 成人教育 幼儿园 幼儿教育 学历 学历教育 函授 函授教育 远程 远程教育 早教 早期教育 培训 培训信息 出国 留学 公证 外语 英语 日语 教学 学校 学生 育儿 公务员 高考 中考 研究生 研究生考试 职业 认证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张如如
 
 >>相关新闻  · 教育  · 远程  · 培训   · 考试  · 学历  · 英语
·寒假未到 东师大附中附属学校开收高额补课费   2006-01-11 10:56:43
 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温州网)新闻稿件中“稿件来源”一项一律标注“温州网”,本网以及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温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温州网(包括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56686642。

 
 
  新闻速递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备受呵护男孩变弱 男女平等导致性别化教育混乱
港澳高校内地招生学费暴涨 家长热捧“不差钱”
九成大学生非公企业找“饭碗” 四成频跳槽
薪酬太低 六成应届大学生想做高薪“民工”
留学生就业实习遭剥削 合法留美无奈低薪打工
南平血案凶手:打不开心结加缺陷人格致犯罪
大学生实习缘何如此“功利” 亟待走出实习误区
  编辑推荐  
小学旁频现色情海报 家长担忧对孩子影响不好
浙江杭州高校上演校园版《杜拉拉升职记》
各国汇率变动影响留学 人民币升值留美升温
房产大王残酷培养接班人 从小教育不信任何人
2010年清华大学本科招生有多个变化 新增心理学
老外考“汉语托福”连声叫难 每天只睡4小时
业内人士著《招生门》揭秘招生“偏门”潜规则
2010年5月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报名21日开始
求职面试注意事项 规避六个“自杀”招式
2010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时间安排
  校园酷图  
 
广告刊例 | 网站介绍 | 联系方法 | 温网律师
教育频道广告热线:0577-88096612 E-mail:ad@newswz.cn 浙ICP备B2-20060215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