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问:我家女儿现在读小学二年级,每天不肯做作业,我只好盯着她做,对她要求比较严格。现在只要我指出她不对的地方,她就捂住耳朵不听,应该做到的事情,非要高声强求才去做,我又不得不对她采取更高压的措施,她也反抗得更厉害,形成了恶性循环。没想到现在她说最讨厌的人是妈妈,时常躲着我,太让我心酸了。有时真想不管她了,但又觉得她年少不懂事,学习基础打不好了,学习习惯没养好,今后学习会更吃力。我很想和女儿回复到亲密的亲子关系,该怎么办才好?
心理咨询师张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期待,这位母亲严格要求女儿背后的良苦用心是不容否认的。但她与女儿的关系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人的沟通方式包括:讨好、责备、超理智、逃避以及表里一致五种沟通姿态。母亲习惯的沟通方式是责备,女儿则采取逃避。女儿的逃避让原本处于愤怒中的母亲这股情绪无法释放,同时女儿的失控让她更加愤怒,两人的关系就如这位母亲所说形成了恶性循环。
责备能让人改变,但过多的指责会让对方不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位母亲的女儿处于小学二年级,处在自我形象的形成阶段,过多的指责会对她的自我形象产生负性的影响。
当然女儿的逃避虽能逃过一时,但却会让矛盾升级、关系破坏……
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我会鼓励家长先做一些改变。给予这位家长的建议是:首先要处理自己当下的情绪,我给改变初期的家长一个简单的方式“暂时逃离”。等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回到现场,跟孩子进行沟通。这里要介绍一种很棒的沟通方式——一致性表达。它是个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的沟通方式,能帮助你们打破僵局重建关系。一致性表达=感受+事实+期待。比如孩子不认真写作业时,妈妈可以说:“宝贝,妈妈很生气,你刚才在做小动作。我期待你能减少小动作的频率。”当母亲以一个开放的态度面对孩子时,孩子才会听母亲的建议。若孩子拒绝你的建议时,也无需动怒,听听孩子真实的想法是什么。也许他/她的想法会让你对于他/她的成熟而感到惊讶。
在沟通中家长需学习的功课:快快听、慢慢说、慢慢地动怒。即积极、用心听孩子讲话,思考过后给予恰当的回应。有研究表明当人觉察自己要发火时先呼吸三次以上,再动怒,愤怒的能量会有所减少。因此建议家长若自己对孩子的行为有怒气时,切记多思考几秒再发火。
我鼓励这位妈妈根据我的建议做一些调整,若遇到问题再咨询我。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