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在高考的考场里,有一群人和考生们一起经历着紧张和辛苦。考场外的人以为他们工作简单轻松,掌握考生的“生杀大权”,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是一项压力重、责任大、规矩杂、条框多的体力活。他们,就是监考老师。
6月6日
叶丽萍是温州第二十一中学的生物老师,兼任教务行政工作。今年的监考名单上,她负责两天半里五场考试和监考。
下午2点40分,21中行知楼4楼多功能厅里,监考老师们的“考前培训”刚刚开始。“第一次在考场使用金属探测仪”,“老师们的手机不能带入考务室”,“流动监考也不能带手机”……她边听边整理今年监考新变化。
2个小时里,主考官和学校领导们轮番强调各项考纪和操作规程。“高考容不得差错。监考老师只能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一位校长在会上强调。
6月7日
早上6点30分,叶丽萍就醒了。为防止睡过头,她特地在手机里设了两个闹钟,一个是6点45分,一个6点50分,她却醒得比闹钟更早。她换了一身简便的衣服和软底的洞洞鞋,还特地找出了许久未带的手表。7点45分,她步行到考点。
8点,监考老师陆续到达,主考官再次强调各项纪律。8点25分,签领完试卷、答卷纸、条形码、草稿纸等,他们由专用的“封闭”通道,两人一组共同进入考场。
8点30分,学生陆续进场,作为监考员甲,此时叶丽萍最大的职责是守护试卷。安检、核对等事务,则由和她搭配的监考员乙负责。考场安静得只听见桌椅碰撞和东西收放的声音,即使相熟的考生们之间也都没有任何交谈。她注意到一个男生在进场开考前的短短几分钟里,申请去了3次厕所。
8点45分,按规定启封答题卷,贴好条形码,反复核对;8点50分,启封试卷,核对份数;8点55分,将考卷分发给考生……她一项项严格按照考试程序操作。
此后2个小时里,“站军姿”成了她和搭档的主要工作。怕走动会影响考生情绪,考前监考老师们被反复要求尽量减少移动和发出声响,不能看书读报、更不能凑到学生边上看试卷,眼睛只能注视学生,却又不能给他们造成压力。黑板上悬设着的360摄像头,不仅监控着学生们,也监控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考试结束前50分钟,她扫了一圈,发现不少考生作文都已写了一半。“看来难不倒这些孩子们呀。”她心里挺替他们高兴。
11点30分,铃声响。她宣读考试结束指令,乙老师依次收取答题纸、试卷和草稿纸。后排有个女生仍执笔作答,她再次提醒,“教室中有监控,不按规定停止答题会被取消分数哦。”
考生退场后,她和搭档分别清点,确认答题纸数量和顺序无误后,一起交到考务办公室,由主考官再次验收、签名、密封。11点40分,第一场考试顺利结束。
然而,上午的顺利并不能缓解下午的紧张。下午例行指示会上,主考官通报了上午市区有一监考老师因眼睛几次看向窗外或低头被全省通报批评情况。这让监考老师们纷纷自危起来。
数学考试开始,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敢出任何差错。
6月9日
考点里的气氛随着解放倒计时变得活跃起来。
8点35分,打铃,考生进场,但有两个学生仍倚着栏杆查看复习资料。监考老师反复催促,他们才走进了考场。
自选模块的考场里只有9个学生。这回,他们还要对不参加这一考试的学生试卷填写信息、加盖缺考印章、涂上缺考标记等。忙完这项工作,考试几已过半。
考试看来不算很难,9个考生基本都提前完成了答题。10点半,这场在某一程度上将决定930多万名中国学子未来的考试,终于落下了帷幕。
10点45分,叶丽萍将清点完的答题卷交给考务室。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她看到学生们已穿起了班服,在校园的每个充满回忆的角落里留影。他们笑得那样开怀,笑声那样有感染力,将她这2天半里的紧张、失眠和压力都一并抹去。
她开始想念两天多未见的、不满两周岁的女儿。为了专心监考,她只能暂时把她送去了奶奶家。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