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市聚焦建设乡村“小而优”学校结出硕果。近日,省教育厅确定了157个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2019年典型案例,温州市共有29所学校入选,总数排名全省第一。
商报讯 (记者 曾云毕 见习记者 卢盈蕾)我市聚焦建设乡村“小而优”学校结出硕果。近日,省教育厅确定了157个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2019年典型案例,温州市共有29所学校入选,总数排名全省第一。
温州山乡广阔、海岛众多,乡村小规模学校体量较大。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200人以下的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有208所,其中小学118所、初中90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22.9%;全市小学班额未达省标准化学校基准(45人及以下)的学校253所,占比3.18%。
“为了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不单是‘有学上’,而且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我们连续两年将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列入重点调研课题和攻坚项目,致力打造乡村学校提升的区域样本。”市教育局有关人员介绍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市对照省定标准,适应未来教育趋势,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98所,涉及8个县(市、区),计划投入2.45亿元,实际投入2.8亿元,完成率100%,建设量在全省居前三,有效提升了我市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度。在资源共享上,我市又实施“互联网+教育”乡村学校资源推送计划,将“互联网+”结对帮扶工作与乡村“小而优”学校创建项目有机结合,做到在校生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利用中小学生在线答疑平台等互联网平台,打造乡村学校网络第二课堂,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跨时空互动交流。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结对帮扶学校236所,超省定任务数66所,全部完成录播教室配置,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等活动。
记者了解到,乡村师资“提升难”是乡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现状,市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通过建立教师轮岗机制、优秀退休教师返聘或临聘机制、设立名师工作室等形式统筹调配城乡师资,均衡城乡教育水平。另外,市教育局要求每年新建市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70个,其中不少于70%的名师工作室建到山区、海岛和农村薄弱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