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的力量——记温州体校潘呈旺教练

2020年06月23日 12:40:00 来源:温州新闻网 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 字体:
核心提示:练举重除了需要强硬的技术支撑,更需要耐心和毅力,要耐得住寂寞。竞技运动员成长周期长,训练艰苦、枯燥,要坚持下来不容易。因此训练中学生状态低迷,潘呈旺就练给学生看。

  练举重除了需要强硬的技术支撑,更需要耐心和毅力,要耐得住寂寞。竞技运动员成长周期长,训练艰苦、枯燥,要坚持下来不容易。因此训练中学生状态低迷,潘呈旺就练给学生看。有时他也会采取与学生比赛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他经常会让学生几公斤,让“斤”之后如果学生赢过自己,就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奖励。他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用身教说服学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看我练。”

  温州体校潘呈旺教练在参加浙江首届举重大师赛,一举夺得80+公斤级挺举金牌,抓举银牌,并以总重量287kg摘得总成绩桂冠。梳理潘呈旺及所带领的温州体校女子举重队获得的成绩,可谓是收获满满。

  潘呈旺教练本人是个一直行走在比赛之路上的教练。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多年来获得的荣誉如下:1999年获第十二届省运会冠军,2007年获城市运动会亚军、2008年、2009年分获全国男子举重85公斤级冠军,2019年获长三角地区首届大师赛80+公斤级冠军。

  从省队退役后,2013年潘呈旺正式成为温州体校女子举重队教练,在短短6年时间潘呈旺所带团队获得了不菲战绩:从2015年首次带领女队参加浙江省青少年女子举重锦标赛到参加省运会再到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他的团队共收获省级赛事金牌14个,银牌9个,铜牌11个;国家级赛事金牌、银牌各1个。在第16届省运会上,训练才2年半的李欣桐以84kg的成绩打破浙江省女子乙组48kg级别最高纪录,达到健将级运动员水平。这一成绩还平了浙江省成人最高纪录,成了这届赛事举重比赛上的一大亮点。

  检验与示范

  潘呈旺教练所带领的团队在短短6年时间里快速成长,而他则在退役多年后继续挑战自己,参加重量级大赛并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断前行呢?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以培养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训练目标的,几年来,潘呈旺围绕备战第十六届省运会为核心目标,不断探索进行科学选材,主动联络县(市区)各训练点教练,积极招生,重视基础体能训练,并且组队参加省常规比赛。赛后认真总结,分析各方因素,积累成功经验,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

  举重是非常讲究技巧的一项运动,在训练中角度偏差一点都不行,潘呈旺举例90°的力量举(他边说边举起手示范),没练过很难找到支撑点,找不到支撑点就进不了肩,也就意味着锁不住。只有到达合理的位置才能锁住,否则杠铃就会掉下来。潘呈旺说练举重除了需要强硬的技术支撑,更需要耐心和毅力,要耐得住寂寞。竞技运动员成长周期长,训练艰苦、枯燥,要坚持下来不容易。因此训练中学生状态低迷,潘呈旺就练给学生看。有时他也会采取与学生比赛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他经常会让学生几公斤,让“斤”之后如果学生赢过自己,就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奖励。他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用身教说服学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看我练。”

  说起此次参加大师赛的目的,一是想检验自己退役这么多年技术有没有退步。二是寻找比赛的感觉,通过比赛亲身体验大赛心理、应对技巧,对今后的教学有更大的帮助,因为很多运动员在强手面前就会本能出现退缩心理,通过参赛来体验,可以更直接地找到解决办法。

  体育与文化

  作为体校生,既要在体育上出成绩,又要兼顾文化课学习,两者矛盾如何平衡?潘呈旺有自己的法子。当年在老校区由于场地冲突,他便与场馆处、学生处积极沟通,进行课程、训练调整,每天下午陪学生完成作业,晚上指导学生专业训练。现在搬到新校了,场地矛盾解决了,潘呈旺也无需再做这么辛苦的调剂,但老校区带来的一些好传统还一直保持。

  每天清晨6点,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举重馆,十多名举重小队员就在这里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热身、在操场跑步,这是孩子们一天的开始。下午两点钟开始,是2个小时的举重训练。潘呈旺始终陪着队员们,在训练中,他仔细观察每个队员,看着他们扎好腰带,双手擦满防滑粉,双脚微微叉开站稳,双手抓起杠铃,调整好呼吸,发力将杠铃举过头顶,随后将杠铃放下。这套完整的抓举动作,她们每天要重复几十次。练习过程中,潘呈旺对动作不到位的队员,会进行一次次指导,在动作细节上进行一遍遍纠正,即使在冬天,训练结束潘呈旺和运动员们的衣衫也都被汗水湿透。倘若不是教练身体力行地引领,枯燥的举重房内,这群稚嫩的小姑娘怎能静得下心、沉得下气、使得上劲?

  除每日一练,还有每周一盘点。每周日潘呈旺会对队员进行一次盘点,让他们汇报学习、生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情况,对表现好的同学除了精神鼓舞,还会给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比如现在学生们都住校,考虑到孩子都爱吃,就会奖励他们牛奶、面包等,以前在老校还会把表现好的学生带到家里和他一起包饺子、做包子等。有学生生日就带他们一起出去开生日party。有时比赛刚结束,就会带他们爬爬山、唱唱歌、做做游戏。

  在赛前为了调适学生的比赛心态,潘呈旺会让他们练习书法、看书等放松心情。在举重训练馆的一侧角落有一个高台,潘呈旺说那是专门买过来训练学生胆量用的,一学期定期搞活动,让学生站在台上演讲、讲故事、唱歌等。在举重馆中间还有一排起隔断作用的柜子,潘呈旺说这些柜子是从老校搬过来的,在这儿正好两用,既做隔断的屏风又是书架,让孩子们在训练之余随手可以抽出一本来看,也营造一些文化氛围。潘呈旺说他偶尔也会教孩子们练练毛笔字,他甚至想教孩子们弹古筝。他说自己当年在省体工队是书法、唱歌、古筝爱好者,领队还号召其他训练队向他学习,可惜现在忙于带队训练,这些技艺也渐渐荒废了,古筝更是忘得差不多了,只会弹些简单的曲子。“真想不到潘呈旺粗犷的外形下竟有如此锦绣心,这个武状元不一般,很风雅。”

  传承与憧憬

  潘呈旺学生时代是在温州体校度过的,退役后在选择留省城还是回家乡时,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说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情结:想让自己未尽的愿望在学生身上延续。他当年在省体工队最远的路是走到了国家级赛场,他希望将来自己的学生可以走到世界舞台、奥运舞台。潘呈旺说他的梦想,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梦想,也是整个家族的梦想。

  潘呈旺出生在永嘉乡下,父亲年轻时是楠溪江一带有名的“大力士”,一肩能挑4、5百斤。在潘呈旺心中,父亲是个英雄式的人物。他说父亲年轻时身材魁梧、英俊潇洒、为人仗义、还拉得一手好二胡。父亲年少时学习成绩相当优秀,一直是班长,无奈爷爷去世早,作为长兄为了解决全家6兄妹的温饱问题不得不辍学在家务农。潘呈旺认为父亲当年如果也能像他这样练举重的话,说不定可以走上奥运赛场。后来父亲送大哥学举重,再后来他也成了一名举重运动员,并光荣地成了一名教练员。所以,他是带着父亲、大哥的梦想一起努力的。

  潘呈旺的父亲对于儿子所带的这支运动队也是非常关注的。父亲在世时,经常会来体校看看儿子和这些队员,当听说队里哪个孩子比赛得冠军了,父亲就自掏腰包给队员奖励,或50、或100。可令人遗憾地是,第十六届省运会前的冬训正值父亲重病住院,作为儿子潘呈旺说自己非常痛苦,两边都放不下。大哥说:“凡事有我,你放心去带队训练,父亲由我照顾!”让他终于选择和学生在一起。父亲也宽慰他:“你既然把学生带出去外训了,就要以训练为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她们训练好,我会好起来的,你不必太牵挂!”可谁知,在外训结束回温的第二天,父亲就去世了,这样的悲痛他只能默默承受。唯一可以告慰父亲的是在第十六届省运会上他所带领的女子乙组举重6个级别的比赛,获得了3金3银2铜的好成绩,超额完成学校交予的金牌任务,也让他觉得稍稍减轻了父亲弥留之际没有好好陪伴的愧疚之情。潘呈旺感叹地说:“作为一名教练,有时真的难以做到忠孝两全!但身在天堂的父亲如果知道这样的成绩一定会很开心的。”

  如今虽然父亲已不再陪伴身边,但父亲的谆谆教诲犹历历在耳:父亲说要真情待人、真心做事,为人就应该光明磊落、顶天立地。潘呈旺传承了父亲的这份责任与担当。他学生时代的文化课老师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善于沟通的人。在训练处长眼里,他一心扑在训练上,是对专项训练潜心钻研的人。而在学生眼里,他既是一位严格的教练,更像是一位慈爱的父亲。队员陈思怡说:“前段时间,我的脚不小心扭伤了,他带着我和两个队友找了附近的医院。一路上怕我的脚因为抖动而疼,他车开得很小心,遇到坑坑洼洼的路段就减速慢行,旁边的自行车都要比我们快。到了医院他又急着找轮椅、找医生、缴费、问医生,一趟折腾下来回到学校已经半夜一点了,一路上我不是在车里就是在他的背上!”

  几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看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潘呈旺说日后在执教过程中还需反复思考,不断学习,在科学选材和因材施教方面积极探索。祝愿年轻的潘呈旺在举重教练这个位置上有更好的成绩,为温州举重美好的明天继续努力!

[编辑: 徐起] 
关键词:学生 训练 需要 一句话 不容易 中学生 可以用 周期长
转发到:温网微博

相关专题:

广告刊例 浙ICP备B2-20070215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广告热线:0577-88096612 E-mail:1240597213@qq.com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