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考级乱象须正视

2021年03月18日 09:29:45 来源:浙江教育报 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 字体:
核心提示:

  “考级是以牺牲一代代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代价的敛财行为。”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建议取消对12岁以下儿童开展的各种门类美术考级。而全国政协委员李心草也建议,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

  考级并非“一禁了之”

  宋亚平和李心草,其中一位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位是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作为两会代表委员,他们不约而言直指音乐、美术考级的弊病,引来不少网友的赞同。

  不可否认,音乐、美术考级备考中,的确存在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等问题。但一味否定艺术考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考级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能让孩子确立一个目标,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什么水平。“一刀切”取消考级,同样会剥夺孩子们的选择权。何况校外培训、艺术考级源于市场需求,并不会因为“一禁了之”而真正消失。

  说到底,人们反对的并不是考级,而是功利性考级。因此,有必要正视考级乱象,并加以规范和引导。比如推进艺术考级制度改革,引导行业和家长面向青少年终身学习的成长目标,锚定健康成熟的人格发展。要像专家建议的那样,认真讨论、研究、论证考级的教学大纲制定、曲目制定及最后的考试方式制定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加进一些辅助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对音乐真正的兴趣等。与此同时,还需精准提升指导教师专业素养和考评教师职业操守。

  莫让考级坑了孩子富了培训机构

  给孩子适当报些书法、美术、舞蹈、音乐类等美育培训班,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当下的培训班却普遍有变味之嫌,无论是报班的家长还是各类培训机构,很多都是“另有所图”,前者想着如何把报班变成孩子上名校的敲门砖,后者则挖空心思让学生家长多掏腰包。

  在这样一场“合谋”之下,各类考级应运而生。拿着各类考级证书,家长似乎心里有了底,且不论五花八门的证书是否真有含金量;层层递进的等级考试,则成了培训机构拉客、留客的营销“撒手锏”。

  尽管考级门类层出不穷,但多数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很多所谓的等级考试不过是培训机构与某些艺术类院校,甚至一些“野鸡大学”合作敛财的手段而已。在一些培训机构,师资也是良莠不齐,所谓“名师”多是包装炒作的产物,往往是照本宣科带着孩子朝着应试方向走,而很少会真正去发掘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天赋,最终培训出来的孩子只能是“千人一面”。

  要杜绝考级坑了孩子富了培训机构,必须要对五花八门的考级加以清理整顿,将那些“野鸡”等级考试清理出培训市场,去伪存真,避免鱼龙混杂。而对于一些通过营销手段贩卖焦虑、怂恿考级,以及靠炒作虚假宣传师资力量的培训机构,也要加大监管与查处力度,不能任其为非作歹。

  跳出功利性学习怪圈

  长久以来,艺术教育陷入“学了就冲考级,考级则为拿证”的怪圈。在停不下来的考级之路上,人们忽略了问自己:艺术教育的初心何在?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正如画家丰子恺所说,艺术活动和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使人人都能享受“艺术的人生”。而作曲家海顿曾说:“让自由的艺术和音乐本身美的规律冲破技术的藩篱,给思想和心灵以自由。”

  反观现在社会上最为看重的考级,说白了只是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音乐、美术的手段而已,怎能将其当成学习目的!当逼迫孩子为考级、拿证而去学习,看起来他们小小年纪就考级通关、斩获证书无数,但早已在机械重复的考级练习中失去兴趣甚至心生厌恶,考级结束就对所学束之高阁。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在艺术上的天赋,对于家长来说,要先看看孩子在哪些艺术门类上有兴趣、天赋,再加以引导、督促,而不是盲目跟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孩子掌握具体技巧,更要让孩子感受音乐、美术等的艺术魅力,打心底里爱上音乐、美术,并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其带给人的享受和乐趣,这才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琴也好,学画也好,关键是使之回归到艺术教育的初衷上来,真正扭转功利化的取向,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享受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夏熊飞

[编辑: 郑敏敏] 
关键词:
转发到:温网微博

相关专题:

广告刊例 浙ICP备B2-20070215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广告热线:0577-88096612 E-mail:1240597213@qq.com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