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屋里望蓝天 ——浅读杨绛

2021年05月13日 17:39:00 来源: 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 字体:
核心提示: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生命不止,笔耕不辍。回望她的淡泊岁月,感知其“身在樊笼而心在月影花林,处于江海而不计一时沉浮”的练达睿智。
 
作者:温州实验中学 单于嫣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生命不止,笔耕不辍。回望她的淡泊岁月,感知其“身在樊笼而心在月影花林,处于江海而不计一时沉浮”的练达睿智。

  以恬适心过生活

  “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杨绛的一生如一滴清水,与世无求,与人无争。面对环境的变迁,她仍保留亘古不变、依旧故我的通透与释然,活得干净洒脱。正值《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筹划作品研讨会,杨绛却风趣地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我们仨》里,她亦这样写:“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此皆细枝末节,但尽管她与“我们仨”在如此藐小的天地间蜗居,历经的生活是此番的平淡无澜,却也因三人的淡泊不争之情,便从这份素车朴马的爱中汲取温暖,便从清闲恬淡中点燃人间烟火,便从烟火人生中沉溺咀之不尽的清欢。读杨绛笔下的生活日常,总不时想起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杨绛与“我们仨”的一生,与清欢比拟,恰好不过。忆起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而以杨绛之境,观其三人,故三人之平淡生活也著杨绛之清欢。杨绛与家人的一生,与清欢比拟,恰好不过。“我们仨”永葆赤子之心,在世俗间相契相抱,恪守清欢,依旧故我。于是“我们仨”在文革乱世活下来,“平易恬淡,则忧患有不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以平常心生情味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是墨客凡俗的心之所向。是小说都畏惧编写的擦肩而过却难以忘怀的缘。而后约定相见的第一面,钱钟书说:“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没有男朋友。”至此,杨绛仅愿呵护钱钟书天才化的幽默字句、富人般的持才傲气、孩子气的笨拙举止。而后,钱钟书惟与杨绛互换见地、互诉情思、互为信仰。

  “早起,锺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锺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在我住院期间,钟书一人过日子,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继而放心回去。他感激之余,对我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浅读杨绛,更浅读作家之外的杨绛。她是丈夫的清泉,将旁人拌嘴的琐事冲淡为妻子的包容“宠爱”,将丈夫洗手羹汤的温柔荡漾为惊喜谢忱,将与丈夫出国留学的日子羽化为平凡挂饰的霓裳。是与丈夫执手“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 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把彷徨亦写出情节来” 杨绛一生扮演着作家,写旁人的各色经历、描自己的爱情童话,不知不觉,角色早已入骨,于云深不知处。

  以柔软心除挂碍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96岁的杨绛,执笔落下与丈夫首册集同名散文《走到人生边上》。生命不息,笔耕不辍。“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此刻的杨绛,是“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的杨绛,是走在人生边上仍以阅尽千帆的姿态直面人生与离去。她以难以想象的充盈的向死而生的底气,捱过行至生命水穷处的时光,与绵长且瞬息的岁月对峙。“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是不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 " 我 ",还在一处呢。”走到人生边上,她明晰留于身后的是什么,面前等候她的又是什么。她波澜不惊的心态和文字,平和间藏匿的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她如此恬淡且平和,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尽头。不难恍悟,杨绛先生自在超然的人生境界,便使她识破人世的造就是造化小儿的胡作非为,也故我的且以“不争”过一世;便使她知晓人生只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也泰然自若的赏云卷云舒而抚平灵魂的畏惧胆怯;便使她孤身一人以“我们仨”的力量,走在人生边,坐看云起时。

  结语

  杨绛所居住的寓所,几百户间她是唯一没有封闭阳台的人家。总有人问她,她说:“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当那些浮于人世的晦暗尘埃落定,她那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编辑: 孙晓青] 
关键词:
转发到:温网微博

相关专题:

广告刊例 浙ICP备B2-20070215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广告热线:0577-88096612 E-mail:1240597213@qq.com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