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 儿童心理问题增加明显

2019年03月04日 08:44:32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 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

  本报讯(记者陈付瑛)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报告》指出,我国仅少数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中,心理健康状况差别较大。

  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科主任程朗朗医生。

  程医生介绍,其实人们的心理问题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一些。从医院就诊情况来看,这几年高发人群是儿童,因为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并且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少了与人的社交、少了与大自然的互动,同时也少了运动,孩子的抑郁,焦虑,厌学情绪大大上升,来医院看心理问题的儿童明显增加。还有一个群体是二胎妈妈,因为二胎妈妈很多都是高龄产妇,也会有很多焦虑等问题。治疗心理问题,一般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是调节我们大脑中一些好的神经递质,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神经递质有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通过药物治疗会让人们情绪快乐起来,但是药物治疗只能解决一些症状,就是抑郁的症状,但是不能解决实质原因,找医生治疗心理问题就是帮你找实质原因。所以医生是根据来访者个体需要,判断是采取药物还是采取心理治疗。

  如何判断自己有潜在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身体的感觉传递出的信息,比如说睡不好、身体不明原因的疼痛、无缘无故的食欲下降等等。还有一些身体毛病怎么也检查不出原因,譬如胸口不舒服、肚子疼等,在综合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但是身体还是有不舒服的反应,这时可能就要求助心理治疗。还有就是情绪出问题了,比如无缘无故地高兴不起来,一整天的紧张不安,然后伴有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精力,经常有疲乏感,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可能就是潜在的心理问题,就需要求助专业的治疗师了。

  如今,人们对“自我调节”等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需求巨大,建议加大心理知识普及工作,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编辑: 林夕榆] 
关键词:
转发到:温网微博

相关专题:

广告刊例 浙ICP备B2-20070215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广告热线:0577-88096612 E-mail:1240597213@qq.com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