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行动进入第十天,物资继续源源不断抵达,参与者和志愿者也越发自组织化……”2月3日深夜,39岁的温州青年倪考梦在键盘上敲下了这段话。
最近,一份名叫“驰援温州行动”的网文刷屏了温州人的朋友圈。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自称“高能”“有温度”的温州籍青年们自发在线上集聚起来,为筹措“抗疫”物资群策群力。
短短几天,146.73万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6.76万套防护服,16.81万副护目镜等就已抵达温州“抗疫”一线,分配到了医护人员手中,展示出了来自民间的“抗疫”力量。
图为志愿者们“人肉”带货,用行动支援家乡“抗疫”。
因为一个目标
他们通过社交网络相聚
“我联系到一个口罩厂家,可以提供6万个口罩现货,但目前资金缺口比较大,大家可以帮忙吗?”倪考梦是“高温青年”驰援温州计划活动发起人之一,那天他在微信群发出这样的信息后,永固集团负责人郑革立刻在群里认捐了6.5万元。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温州也成了重灾区。1月26日,倪考梦在个人公众号推文里写下了一段话:“孔子说过,当仁不让于师。在抗疫关键时刻,我们这些有能力有情怀的高温青年,更应该做点什么?”他的话得到了众多网友响应。随后,他在线上发起了“高温青年”驰援温州计划。
点开这份倡议书,记者看到,“捐什么、捐给谁、怎么捐”等问题,被简明扼要地罗列在内。与此同时,行动细分为认捐组、货源组、鉴定组、物流组、协调组、媒体组等十余个群组,也正在积极招募“高温青年”加入。
“单单一天,我就通过两百多个微信申请”,倪考梦告诉记者,所有报名的青年根据意愿会被拉入不同的行动微信群。这些人平均年龄三十岁不到,其中有青年企业家、物流外贸从业人员、海归留学生、医生护士、温州公益组织志愿者等。
“口罩特工队”“防护服特工队”“消毒水与酒精特工队”……在倪考梦的手机上,几十个微信群一天24小时不间断跳动。群组里的人发出需求信息、捐赠者积极认捐、医生、护士等帮助鉴定拟物资是否合格……大家利用网络办公,用微信群、石墨文档等进行协作。
图为“高温青年”在线上建立多个群组分工协作。
“身怀绝技”
他们用特长支援“抗疫”一线
一大早,志愿者蔡郁郁在微信群里发出了一条振奋人心消息:厂家已将200套防护服用顺丰快递发出,通过海外朋友代购的2000个口罩也已经在运输的途中。
蔡郁郁是资深代购,从事该行业已有四年时间,具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和海外进货渠道。此前,她还帮武汉的一家医疗机构成功对接了一批价值18万元的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借助于她的帮助,行动小组很快对接好了一批急用的医疗物资。
“鉴定组”成员黄宇妩是温州市中心医院感管科负责人,对医用物资非常熟悉。1月26日,小组成员在微信里接到一个微商推荐,说一款韩国生产的KF94口罩非常好用。黄宇妩看过照片马上指出,这不是医用型口罩,并没有对细菌过滤效率和防喷溅能力提出要求,因此不宜医用也不适用本次疫情的防范,为团队避免了损失。
周帅和胡琪曼是夫妇从事外贸进出口已经有二三十年,此次主要负责援助物资报关。1月27日,一位旅居巴西的青年温商联系上行动小组,想要捐赠了7.5万只N95口罩,却不知如何报关。周帅马上联系上对方,逐字逐句的给对方解释报关细则,并辅导其填报所有表格。目前,首批1.5万个援助N95口罩已经发放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中。
为了使整个捐赠流程更为公开透明,在行动小组的“捐赠日记”里,记者看到每笔捐款捐物的数量、来源、去向等关键信息都被一一记录,在网上公示、接受监督。而这些数据,又是由一位精通计算的大学计算机专业老师帮忙计算完成的。
此外,温州肯恩大学一个由二三十个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翻译团队主要负责行动中海外物资采购的翻译工作。温州商学院老师姜赛是一位画家,作为宣传组的一员,他主要负责防疫科普漫画绘制等。
“目前像这样的志愿者我们有一千多人”,倪考梦说道,“正是借助这些“高能”又“温暖”的年轻人的帮助,我们才得以又快又好的把物资支援运到一线”。
图为鉴定组志愿者负责对援助物资进行鉴别。
“手拉手,肩并肩”
他们将温暖传递给每个人
在上海工作的志愿者赵军招做梦也没想到,他会成为“流量明星”。短短一个上午,他接到了数十个陌不相识的志愿者电话,要求帮忙运输物资。
原来,一批由意大利温籍华侨李衡募集的医疗物资到达上海浦东机场后,由于交通停滞,无法运输。着急之余,大家想到了他。很快,在他帮助下,当天下午七点,这批物资就空运到了温州机场。
这次行动中,“高温青年”们彼此不相识,却有一个共同目标。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携手,将“抗疫”进行到底。
“你们看这种的行吗?厂家可以便宜一些”,前些天,志愿者马晓林得知行动小组需要大批消毒水物资,专程坐了六个多小时的动车赶到广东消毒水的生产厂家采购。第二天一早,她又坐着厂家的运货车和采购的15吨消毒水一起回到了温州,亲自将物资交到负责分发的志愿者手中。
据了解,自1月26日开始至2月2日,146.73万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39.37万只高级别医用口罩,6.76万套防护服,650只额温枪,1.9万只体温计,16.81万只护目镜,1.8吨消毒液,620瓶洗手液,34.6万只手套在“高温青年”的积极推动下已经抵达温州,随后将“人肉”运送到一线数百个站点。
除了帮忙物资筹集,“高温青年”还聚焦在温被隔离的武汉人发起了W2心理援助计划。扫一扫二维码,就会有志愿者暖心设计的问卷调查弹出,根据结果,还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温州有近二十万人在武汉经商,武汉也有数十万人在温州生活。现在大家都在遭受疫情的痛苦,希望志愿者的帮助能给这些人带来温暖”,倪考梦说道。
【评论】
温州城市自救的启示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这一次疫情面前,作为浙江形势最严峻的地区,温州再一次将“不等不靠”这一沁润在骨子里的精神进行了诠释:“驰援温州行动”从大年初一发起后,全球各地的温州人,以各种方式互相联络,发动民间力量配合政府发起了城市自救。一段段接力下,十多天时间里,近百万只口罩,数万套防护服等物资,从全世界各地被“人肉”带回温州。
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所有温州人都在为这座城市奉献着:在一线忙了一天的医生,脱下防护服就变成了捐赠物资的鉴定师,指导物资分配。因疫情被困家中的“宅男宅女”,涌入网络社区,发挥各自的专长,解答提问、帮忙完成捐赠、提供信息支持、心理援助、防疫科普。全城合力,疫情,在温州得到了有效控制。
发生在温州的城市自救,值得点赞,更值得我们思考: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里,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如果人人都能出一份力,发一份光和热,与疫情打一场“人民战争”,我们相信,胜利一定会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