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劳动课有了“硬指标”

2020年03月27日 09:13:00 来源:温州新闻网—温州都市报 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 字体:
核心提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施雨岑)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近日印发,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

  意见规定,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意见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意见还特别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问:大中小学各学段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各有特点,意见在劳动教育课程、时间上是如何规定的?

  答: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依托课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在课程设置上,意见突出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

  在劳动教育时间上,意见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规定。一是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二是在课外校外安排。中小学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也是在课外集中安排。安排必要的劳动实践,旨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问:劳动教育重在落实,如何发挥评价、监督的促进作用?

  答:针对各方面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意见侧重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一是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使劳动教育评价硬起来。意见提出“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强调既要记录结果,也要记录劳动过程中的关键表现,但也不是事事都记。

  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劳动教育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被督导部门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推动劳动教育过程的反馈和改进。

[编辑: 林夕榆] 
关键词:不少于 中小学 教育课 劳动 每周 课时
转发到:温网微博

相关专题:

广告刊例 浙ICP备B2-20070215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广告热线:0577-88096612 E-mail:1240597213@qq.com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