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样的父母
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积极乐观,但遗憾的是,身边很多小孩都有着悲观消极的心态。
有位粉丝曾经留言:
学校举办文艺汇演,老师喊女儿报名参加,孩子第一反应是“我不行”“我做不了”“我肯定会失败”,在老师的再三劝导下,女儿参加了团体舞蹈,多次练习后,表现得很不错。
遇到困难或尝试新鲜事物时,拥有消极心态的孩子,就像这样容易表现出畏难和退缩心理。
消极心态还表现为:
对生活失去信心,丧失理想与信念,生活目标不明确;
对自己降低要求,很多事情试都不试就放弃了;
意志衰退,精神不振,伴随着无助、抑郁、颓废等不良心态。
积极乐观的孩子则相反,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善现状。
我曾经看过一个7、8岁的孩子在拼积木,站起来时不小心弄倒了小桌子,积木散了一地,孩子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头,又很快地恢复镇定,他抬起头看看墙上的钟,重新坐下来,乐观地说:“还有时间!可以重新拼好!”
这样的小孩是很令大人欣慰的,他们心理更有弹性,复原力更强,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提到乐观,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种天性,实则不然。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说过:
“乐观是一个习得的技巧。”
“孩子可以在你的协助之下习得乐观。”
想要养出一个乐观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下面这三件事:
PART
0
1
.
你的批评影响孩子的解释风格
在塞利格曼教授看来:想要乐观,就离不开乐观的解释风格。
一个人在经历挫折时,他的解释方式将决定自己变得多无助或多斗志昂扬。
解释风格从童年开始发展,也就是说,孩子能不能形成乐观思维,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
尤其在批评孩子时,更是要谨慎用词,因为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孩子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
永久性(这件事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
普遍性(这件事是偶然的、特定的,还是普遍的)
个人化(这件事是我的错,还是其他人或是环境的问题)
比如妈妈教孩子骑自行车,一开始很有耐心,孩子学得很慢,歪歪扭扭总是骑不好,最后妈妈也生气了:
“你学东西总是很慢!怎么教都学不会!”
“你真的很笨!”
“胆小鬼,烦死了,浪费我这么长时间!”
在这种批评声中,孩子习得的解释风格是:
“我永远都学不会!”(永久性)
“我就像妈妈说的那么笨!”(普遍性)
“我又让妈妈不开心了,都是因为我!”(个人化)
最后让孩子陷入“我真的很没用”“我不行”“我只会添麻烦”的自我否定中。
正确的引导应该是什么样呢?
“学骑车确实需要时间,你还小,你需要多加练习。”——学不会只是暂时的
“你前几天学踢足球就学得很好!”——你只是今天学车学得比较慢而已
“接下来,我们可以这样做.......”——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责怪孩子
我们在批评孩子时,小心那些永久性、普遍性的悲观信息,远离“你总是”“你永远”“你就是”开头的话语,或者给孩子贴笨、懒、调皮等负面标签。
启发孩子换种思维,把事情往自己可控制的方面想,把错误和失败看成暂时的、偶然的事件,鼓励孩子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现状。
当你能够客观地分析孩子的问题,孩子也能习得这种方法去思考、解决出现的问题。
就事论事的引导是最有效的。让孩子明白目前出现状况都是暂时、可改变的,并向孩子指出可以改变的方向和建议,孩子就能从消极的情绪中挣扎出来,积极乐观的思维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
PART
0
2
.
引导孩子反驳自己的消极想法
当孩子陷入悲观时,父母又该如何鼓励孩子呢?
“我怎么这么笨!”
“我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他们都不喜欢我。”
当我们听到孩子这样说时,会下意识地冲上前去帮助孩子,或是急切地夸赞孩子:“你真棒”“你一定可以的”“没有人会不喜欢你”,生怕孩子因此心情不好。
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很多孩子越被鼓励,越是气馁。
这是因为父母的称赞有夸张的成分,并不完全是真实的,孩子无法从中体会到真实的成就感。
孩子做不好某件事,和他现阶段的能力有关,和当前的环境有关,有时候,无论怎么努力,可能就是做不好。
这时,父母的“吹嘘”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
孩子的乐观不是从空洞的积极赞美中建立起来的。
鼓励一个正垂头丧气的孩子,避免他们过多的自我攻击, 最主要原则是就事论事,对孩子解释失败的原因提出反证。
举个例子:
孩子在新的班级里,他有些紧张,第一天下课,没人和他一起玩,他回到家沮丧地说:
“没有人喜欢我!”
孩子很担心,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他都会孤独的一个人。
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反驳自己的消极想法:
就算你今天没有交到朋友,但这只是第一天,这并不意味着你会永远没有朋友的。(暗示情况只是暂时的)
你想想,你在上一所学校里,是不是也有很多朋友?(提供客观的证据)
交朋友需要时间,大家也需要时间认识你。
明天如果你有想要认识的同学,你可以主动跟他打招呼。(提供具体的策略)
像这种有实质内容的反驳,更能让孩子正视自己的处境,迅速镇静下来。
PART
0
3
.
乐观的孩子背后,站着乐观的父母
乐观的父母,更容易养出乐观的孩子。
悲观的父母遇见问题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担心,下各种负面的、武断的结论。
车子被刮到了,归因成自己总是很倒霉;一有不顺心,感慨烦事一件接一件,总是没完没了;总是抱怨所有人都跟自己过不去······
他们总是会想到事情最坏的一面,并且从不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焦虑和无助。
对于孩子而言,这种心态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
当父母经常释放悲观、消极的情绪,孩子的世界就总是阴雨连绵,他们感受到负能量,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内心产生不安全感,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焦虑水平升高。
正如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所说:
“你本身的解释风格显露无遗,而孩子也正仔细聆听着。他学习到的不只是你解释中的特定内容,还有你的普遍解释风格,并且将你的风格变成他自己的。”
父母教育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看待生活,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成长。
家庭里的情绪很容易传染,它会悄无声息地萦绕在每一位家庭成员心头。
如果连父母总是悲观,孩子的内心又如何能产生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活里的问题呢?
英国有一句谚语:“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意思是指,事情既然不可挽回,就别再为它苦恼了。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意义深刻,人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但是可以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吸取教训,重新出发。
人的心态,就像一枚硬币,一面消极,一面积极,我们无法抹去消极、低落的情绪存在,却可以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它。
父母心态好了,就像阳光照耀着孩子的整个世界,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更加能专注成长。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窑起东瓯,器出永嘉”文博会永嘉主题馆最全游玩攻略!
教育资讯10-27
-
推进“品质校园”建设 温州再出大招
温州教育10-26
-
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教育资讯10-26
-
龙舟博物馆重新开放!“亚运记忆”版块上新了
温州教育10-26
-
收好这份导览图,明天开逛文博会!
教育资讯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