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做大自然的孩子 温州的科学课堂搬进田野里

做大自然的孩子 温州的科学课堂搬进田野里

温州教育发布 2023-11-29 09:44:46

  在教育“双减”中,为科学教育做“加法”。今年,温州启动统筹推进“瓯越大科学教育”共建、校内科学教育提质、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未来科学家”培育、乡村科学教育点亮、科学教育条件保障等六大行动,为本地“少年科学家”开辟一片成长沃土。行动带来哪些变化?温州市教育局联合潮新闻,带大家走进温州校园,感受浓厚科学氛围。

  科学离不开实验。科学教学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在严谨的科学实验中,让孩子形成对科学规律的认识。 

  然而,空间的限制、教学的压力,实际上不少学生的课堂科学实验是通过观看视频或者翻看资料完成的。能不能让孩子真正沉浸在科学实验中,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让科学知识从“老师教授”变为“自身形成”? 

图片

  在温州瑞安的曹村二小,学校通过充分利用在地资源,让学校门口的瓯越粮仓成为孩子们天然的实验场地。 

图片

  上课铃响,科学课时间到。孩子们从教室一哄而出,欢快地向田野跑去。小学科学课,从二年级开始就教学生要做大自然的孩子。三四五年级分别设有关心天气、观察土壤,大自然的变化等课程。

  “把课本里的知识,搬到真正的现场,让孩子在观察中发现变化,在变化中了解总结自然的规律。”学校校长、科学教师张蓓蕾说,学校特别开发了“稻梦空间”课程,带孩子们实地动手,体验从插秧到收获果实的全过程,在不断观察、体验、对比中,轻松学到课本里的知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令张蓓蕾惊喜的是,一段时间下来,体验式的科学课不仅让学生们掌握知识更牢固,学习效果还渗透进各个学科,提升了整体素养。走在学校里,随处可见学生们绘制的美丽秋收图,画面里稻浪翻滚、一片喜乐。学生们还将种植的经历写成了作文,用文字表达要珍惜粮食、保护环境的感悟。 

  当前,温州启动“瓯越大科学教育”共建行动,在科学教育资源方面花大力气做“加法”,特别是统筹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科学教育资源,深化三个要素的协同作用,如重视对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科学教育关注,支持利用好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农业科技、动植物资源,支持偏远地区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的发现和培养。 

  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温州还搭建起实施科学教育师资建设“百千万”工程架构,即科研人员任学校副校长的“百校行动”、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千人行动”和科学教师素养提升“万人行动”。特别提出通过新增一批、转型一批、外聘一批等方式,五年时间补充小学科学教师1000人。这意味着,温州要彻底解决部分学校科学学科教育依靠兼职教师的问题。师资供给的保障,让孩子们朝着科学梦想进发,有了更多优秀的“引路人”。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教育频道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