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陈劲超
题目:“看了”与“看到”
俗话说得好“人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这个动作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对于那些懒惰迟钝的人来说“看”无非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向上看还是向下看,可还有一种人,他们认为“看”可以是从里到外看或是从外往里看,这两种想法便是“看了”与“看到”的本质区别。
那么何为“看了”,何为“看到”呢?
“看了”不只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大脑与眼睛同时参与的思考过程,假设你今天看见一个乞丐在向人们乞求施舍,你掏出一元钱走近他时,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台小摄相机,这时你才会发现知道原来他们在试戏,那你也会十分配合地放入乞丐的碗中,在离开时早以心知肚明,那“看到”呢?你也许只会在给他钱后,仍心生对他的悲悯。这便是"看了"与"看到"。他们会给你两种截然不同感受与处事态度。
并且“看了”与“看到”还会使我们离事物的本质更近或更远。鲍鹏山,中国汉语系教授,他使我印象最深得便是他对于《水浒传》中各种情节的独特见解。就拿林冲被自己好友骗去喝酒,从而使高逑的养子成功调戏林冲娘子这一个事件,来说。在这一事件结尾,林冲在门外偷听自己娘子与高逑养子的对话,之后便还敲门,使高逑养子逃脱,这一情节在我们看来也许会说:“这个林冲傻吗?”这不是会被高逑养子逃掉的吗?应该直接冲进去制止他才对!于是,我们便给林冲贴了个“傻”的标签。可鲍鹏山却看出其中奥秘,林冲之所以这么做是想给高逑养子逃跑的时间,好让二人不正面冲突,因为高逑是林冲的顶头上司,林冲想保住自己的职位,你看,二者的比较下,明显鲍鹏山更了解作者这么写的用意,相比之下我们的见解实在是太简单,太可笑了。
再说说古代,孔子,儒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与自己弟子所创的《论语》更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其中的一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便是从古到今人们在学习上从“看到”到“看了”的学习过程,无论是西方的哲学家,笛卡尔还是中国的孔子,都崇尚着“怀疑”“下问”的精神,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要这样,在学习上若有何疑问,一定要当天解决。每天多问个“为什么”?心中的疑问便会少上那么一点点,以至于不会使其堆成一个大雪球,最后将你压跨,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看了”与“看到”两个词,二者虽就一字之差,给人的影响却差之千里。人们看待事物只仅仅做到“看到”而不去加以思索说声“看了”,那么人类的文明便不会发展,更不会存在繁荣兴盛的那一天。
优秀指导师:陈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