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英语、数学、体育、语文等原本分属不同学科的老师依次上台,给相同班级的学生共同上了一堂主题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课,这便是日前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境脉课堂”之主题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上所出现的场景。
老师时时关注着小组的动态
一节课里,
英语老师教孩子学习有关食物的单词和读法;
数学老师教学生计算食物的热量和脂肪含量;
体育老师教同学如何进行饮食和运动的平衡……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英语、数学、体育、语文等原本分属不同学科的老师依次上台,给相同班级的学生共同上了一堂主题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课,这便是日前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境脉课堂”之主题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上所出现的场景。
在《小学主题式学科整合课的设计与实施》一书中,将该种围绕着一个主题,把学校现有的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或方法、资源,进行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有机整合,称为主题式课程整合。
那么,究竟主题式学科课程整合(以下简称学科整合课)与平时的课有何不同?学生对此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施滢滢/文图片由学校提供
课堂现场同一主题不同学科老师教
在《我的健康我做主》这堂课中,首先上场的是英语老师,在她问出一句“What's this about?(这是关于什么的)”后,所有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了“food(食物)”一词,紧接着学生们便轮流读出手中拿到的英语单词卡片,再在黑板上找到与单词相对应的食物图片并贴上。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共认识了40来种食物的英文单词和读法。随后,由单词升级到句子,老师让各小组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如“今天你吃了哪些早餐/午餐/晚餐”“你最喜欢的食物”“哪些是我们共同喜欢的食物”等。
“刚刚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食物,现在开始看看谁能当一名小小营养师,自己搭配一份营养午餐……”数学老师一来便给了同学们一张表格,上面写着土豆炖牛肉、炸鸡排、西红柿鸡蛋、苹果等日常食物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老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午餐,并计算出这份餐食的热量和脂肪含量。在这之中,所涉及的整数与小数加法问题,不低于和不超过的概念等数学知识,则由数学老师为学生们一一解答。
数学课上,老师指出“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顿午餐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蛋白质的摄取量应为每日75克”,并与孩子们一起总结出午餐只有荤素相互搭配才能满足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合理摄入。这时,数学老师也抛出了一个问题:对现在已出现偏胖或偏瘦情况的同学的饮食习惯,大家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被交到了体育老师的手中,传达给孩子们的概念便是除了饮食要均衡,运动也必不可少。于是,几个反口令练习的简单热身后,体育老师马上就带着孩子们做了一套韵律操,并告诉孩子们:“动作越到位,所消耗的热量就越大。一瓶500毫升的可乐热量为215千卡,等于跳43分钟韵律操所消耗的热量。”
最后,语文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完成“健康饮食金字塔”的填空,英语课上的食物图片又派上了用场,孩子们将不同的食物分别填进“吃最多”“吃多些”“吃适量”“减少吃”这几个金字塔的空格中,并得出“合理饮食+有效运动=健康”的道理。
当天,除了这堂学科整合课,还有英语、语文、体育三门学科老师执教的《My Body》,由语文、美术、科学老师带来的《纸尖的魔力》,以及语文、科学、体育老师呈现的《肥皂泡》。
课后评价从不同角度去掌握知识
学科整合课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上了《我的健康我做主》这堂课的四(1)班陈若菲说:“学科整合课的内容比较有意思,不同的老师都会围绕一个主题给我们上课,还会教我们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二(4)班的朱安之则给学科整合课打出了100分的高分,更表示自己每次都非常期待上学科整合课,很珍惜上课的机会,因为能学到很多知识,所以她希望下次能有更多不同学科的整合,将她所喜欢的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整合在一起,有更有趣的主题和内容。
对于上这堂课的语文老师姜娇娇来说,每次上整合课,一进入课堂,她都能感觉到学生们能非常准确地知道这堂课的主题,思路很清晰,过程中可以围绕主题高效地完成自己所布置的任务。她说最大的触动是能感受到不是自己单方面地在上课,而是学生也在推动着课堂。对她本人而言,与不同学科的老师在一起备课、磨课,也能从其他学科中获得很多思路和补充,对自己的教学和发散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场,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徐丽华教授也从头到尾听完了四节完整的学科整合课。她认为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的“境脉”课堂,其跨学科的整合让老师成了课改的研究者,让不同学科的老师能够在一起教研。不同学科在知识上有衔接的地方,学科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平时各学科之间都不相往来,这是不对的。而学科整合课的另一难点就在于没有现成的教材,都需要老师自己去创造。此外,徐教授也表示这四堂课主题都非常鲜明,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还结合了各个年级的学科知识内容,让学生成了主动的学习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点,让知识点有了来处,有了需求,还有了用处。
不断创新开发了16堂学科整合课课例
从一年多前开始,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便一直在进行关于主题式学科课程整合的教研。据该校教研组长项灵捷老师介绍,学校在2017年10月推出了第一堂学科整合课,到现在已开发了16堂学科整合课的课例。她表示,在《浙江省关于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整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课程整合实施指课程内和课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也指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内外的整合。因此在这基础上,学校在学科整合课的形式上不断创新,进行了循环式、递进式、集合式等多种课堂形式的尝试,以期打破学科界限,使得教学收益最大化。
该校副校长潘照团曾在学校讲了一场关于《要做一个跨界的老师》的讲座,他提到认准课程整合的方向,找准课程的价值,还要搭建平台为老师提供改变观念的路径和载体,让老师们不只关注自己本学科,而是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升。最后,他表示学校的目标是今后让每个班级的学生每个学期都能上一堂学科整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