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新闻网教育

教育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推进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 促进校地合作双向赋能

来源:温州日报2021/09/06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建党100周年,也是温州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第一年。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挥温州作为‘全省第三极’的战略作用”。“第三极”的地位要求温州必须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将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高等教育也应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城市与高校的发展共生共荣

  高校是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镇,高校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是城市竞争力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而且已经走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高校的建设应该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要涵盖城市的重点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持的领域,着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想提升城市的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好大学是标配,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城市与高校之间的融合发展,是相互支撑更是相互成就,是双向服务更是双向赋能。高校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城市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夯实高教基础、完善现代化高教体系、提高办学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

  在这方面,深圳市和深圳大学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百业待兴,求才若渴。政府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来创办深圳大学,为的就是“我们给你们钱,给你们地,你们给我们人才!”深圳大学不辱使命,建校38年来,共培养了20余万校友,其中80%扎根深圳。以马化腾、史玉柱、李书福等为代表的深圳大学校友创办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4位校友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位校友入选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名单,深圳大学校友财富位居2018年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榜首,深圳大学也被誉为“中国全球顶级富豪企业家的摇篮”。如今,深圳成功引进一大批世界一流名校进驻开展高等教育改革,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引领深圳的高等教育进入快车道,超过30名的全职两院院士,超过500人的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帮助深圳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高地,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也助推了深圳这座城市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奋进之笔”。

  城市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当前,浙江正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温州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温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加快推进“百万人才聚温州”,力争每年新招引(培育)12万高校毕业生、8万技能人才,全力打造创业之都、创新之城、创富之市。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温州作为非省会城市,并没有特殊的地域吸引力。目前温州坐拥11所高校,其中有6所本科高校,而杭州和宁波分别建有46所和14所高校(本科高校分别为28所和7所),应该说城市所拥有的高校数量也与各城市在全省经济发展态势与地位正相关。作为“全省第三极”的温州正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发展压力,绍兴、金华、嘉兴分别建有8、7、6所高校,并都建有4所本科高校。高校已经日益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温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相继出台实施《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等举措,特别是“符合条件的优秀本科生买房打7折”等优惠政策力度空前。同时,“温州人才日”定在每年植树节当天的3月12日,寓意人才工作就是城市发展的“栽树工程”。高校在其中承担着为城市引进和培养人才的重任。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实施高等教育内涵提升等行动,在温州医科大学建设“双一流”、温州大学“升博”、温州肯恩大学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上取得重大进展,全力推进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建设。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温州要抢抓机遇,努力构建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将高等教育打造成为温州城市发展的金名片,成为展示“重要窗口”的温州标志性成果,为温州续写创新史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Education 编辑:孙晓青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