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作业设计应回归儿童本位
日前,某幼儿园布置的十字绣作业引发家长热议。有家长认为任务难度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实际上是“家长作业”;也有家长表示亲子作业的重点不在于具体内容,而在于亲子互动的过程和心态。虽然幼儿园并未对作业成果有严格要求,但部分家长仍感受到压力,担心作业质量和效果。
近年来,亲子作业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愈发普及。学校希望以此增进亲子互动,促进家庭情感的联结。这一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十字绣作业引起热议,提醒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亲子作业的设计是否真正考虑到了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作业设计的初衷应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应该基于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让其通过参与获得成长体验。对于2至4岁的幼儿来说,手部精细动作尚在初期发展阶段,十字绣这样的任务过于复杂,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与操作能力。因此,这类作业往往变成家长代替孩子完成,一些家长感到有负担。
事实上,亲子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儿童能力,而非挑战家长的耐心。亲子作业的本质在于孩子的参与,家长应作为支持者和陪伴者。如果作业过于复杂,家长成了执行者,作业就容易演变为“家长作业”,这与亲子作业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如此,这种压力还可能对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让亲子互动变得紧张和焦虑。
亲子作业的设计应注重孩子的参与感、成就感。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业应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设置适度挑战,家长提供支持,帮助孩子自我提升。如果作业太过复杂,孩子无法从中获得自我成长的体验,即便家长帮助完成,孩子也无法体会到成就感。因此,亲子作业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努力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成长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反思家长在亲子作业中的角色。家长参与固然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但这种参与不应是完全的接手和替代。如果作业设计不合理,家长被迫代替孩子完成,反而容易引发家长与孩子的矛盾和压力,影响亲子关系。因此,学校在设计亲子作业时,必须明确家长的角色,确保作业既能让孩子自主参与,又能让家长通过适当引导提供支持。
学校在布置亲子作业时,还应提供更多的指导性建议,并加强家校沟通。即便作业设计本身合理,家长有时也会产生误解,认为这些任务不符合孩子的能力或过于繁重。为此,学校不仅要在作业布置时解释其初衷与教育目标,还应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在作业中起到支持作用。例如,作业的难度、执行的方式、家长该如何引导等,都应有明确的指导建议。通过这样的沟通与指导,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配合学校的作业设计,共同推动孩子的成长。
亲子作业应当回归儿童本位,基于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鼓励其主动参与并获得成长体验。家长的角色应定位为支持者和陪伴者,而非任务的执行者。只有作业内容符合孩子的能力发展规律,并且家校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亲子作业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孩子成长、增进家庭关系的目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多个省份公布2025年高考报名时间安排,关键节点需留意
教育资讯10-22
-
高校学科调整,如何越调越优?
教育资讯10-22
-
家长应该怎样与老师良好沟通?
教育资讯10-21
-
孩子做错事家长该怎么办?
教育资讯10-21
-
一口气新增两千多硕博点,研究生会激增吗?
教育资讯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