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关键词盘点2021温州教育
不平凡的2021年将要过去,回望这一年,注定将是温州教育进程中的一个新坐标。
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教育界面对的重要时代命题。这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温州教育系统努力为未来五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高地、打响“学在温州”品牌开好局、起好步。这一年,影响千家万户、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重磅落地,温州密集推出相关政策,优化课后服务,规范教育机构,实现“减负不减质”。还有“教育共富”“礼遇优待教师”“温大申博成功”……这些热词不断在瓯越大地涌现,意味着温州教育又上新征程。
回望这一年,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温州教育不断开拓创新,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温州教育,为奔跑的追梦人插上奋斗的翅膀。
岁末之际,本版携手温州市教育局,遴选出“2021年温州教育十大关键词”,串联这一年的教育印迹,见证你我和温州教育的成长,期盼更美好的明天。
——编者
关键词1 党史学习教育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温州教育系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活动,广撒深播“红色种子”,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努力成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一代。
推进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七个一”活动系列,实施100场主题党日环温行,率全省之先构建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精心打造“初心课堂”“思政课堂”“实践课堂”三大课堂……温州教育系统突出百年党史育人功能,推动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声势、更见实效。
据统计,温州教育系统各基层支部书记累计讲党课4000余节,全市12万教师通过师德报告会等形式实现全员学党史,3.34万党员教师累计开展党史主题学习5000余场,组织发动100万人次学生开展2021年温州“少年行”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开展“学党史、悟思想、明方向”党史宣讲大赛暨微党课大赛,连续6年获得温州市微型党课大赛冠军,组织“学全会精神、当为民先锋”主题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2800余名党员干部“谈心得、说行动、话担当”。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三为”专题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已帮助群众、企业、基层解决具体事项681件,其中“我为群众办实事”492件,“我为企业解难题”30件,“我为基层减负担”159件。突出教育特色,打造教育惠民服务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温州教育的满意度、幸福感。
此外,加强基层党建,新创市级党建示范校101所、党建工作联盟110个。出台《加强校外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党的建设工作“管什么”“怎么管”“管成什么样”等问题。
关键词2 “双减”政策
7月24日,“双减”政策重磅出台。温州第一时间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7天之内召开全市“双减”部署会并印发“双减”实施方案,下设7个工作组,构建“1+7”组织体系,快速形成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双减”工作联动机制。
与此同时,温州以“双减”实施方案为总领,制定出台了课后服务、资金监管、研学实践等政策文件,其中包括在全省率先出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方案、转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工作指南、课后服务工作导则、安心托幼等,初步形成“1+N”政策体系。
“双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市教育局为此专门发布《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作业管理指南》,对作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总结出一套“加减乘除”经验,即削减、删除重复性、机械性作业,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同时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体育、劳动教育以及项目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总体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课后服务不仅仅是解决学生放学后无人接的问题,而是真正推动“双减”的一个有力抓手。温州九部门联合出台《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采取“基本服务+拓展服务”的模式,就课后服务内容、要求、渠道、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目前全市开展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已达到100%,学生参与课后服务达72.4万人。
为了让课后服务更加丰富、个性化,市教育局积极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发符合“双减”要求的课程,助力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并联合市文广局发布《关于推动中小学研学时间教育基地助力“双减”工作的通知》,全域推动“学校+实践基地”教育共同体建设。同时,市教育局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迭代升级“温州学问通”,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为学生、家长在线答疑解惑。目前平台已有1500余名市级“三层次”名优教师常驻,集名师大讲坛、在线微题库、答疑直通车、自校云服务等系列功能于一体,汇聚全市名师全学段、全学科、全天候提供在线课后服务。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全国率先出台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文件,全省率先出台压减方案和转型非学科类工作指南,快速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营利性培训机构压减工作,提前一个月压减率达到100%。大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以“六个严查”为重点,全力规范一批、转型一批、关停一批、取缔一批,全市共联合检查809次,整改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813个,查处违规广告宣传83起,拆除、规范违规广告设施139处,关停、取缔培训机构182家,立案25件,查处有偿补课在职教师68人,形成了有力震慑,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3 教育共富
让每个孩子公平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我市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幅抬高底部,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着力解决实现教育共同富裕的卡点、堵点。
2021年,全市公办园新增124所、学位2.99万个,覆盖面达到45.8%;创建一级园38所、二级园178所,优质园覆盖面达到71.43%;创建、提升“小而优”学校86所,实现所有乡村小规模学校全覆盖;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334家,居全省第一,义务段乡村学校实现教共体全覆盖、镇区学校达82.5%,“鹿泰”山海协作共建“互联网+义务教育”在人民日报报道,全省典型案例评选入围区域典型2个、学校典型9个,居全省首位;印发《温州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评估指南(试行)》,集团化办学达95%;落实“初中强校工程”,106所初中列入提升行动;启动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试点工作,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社区学校,合计100个试点;全市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公办就读比例跃升至88.51%,提升幅度全省第一;完成全市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涉及学生33万人次、金额4.69亿元;将全市学校营养餐工作扩面,让所有资助对象都能享受国家免费营养午餐。
启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10月,市教育局选派150位名师分赴永嘉、文成、泰顺、平阳、苍南5个加快发展县,“一对一”落实下沉学校,开启为期两年的“名师送教”。
关键词4 教育智治
面对数字化变革这个时代命题,我市以“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启动创建并出台《温州市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暨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2021-2025年)》,努力打造浙江智慧教育发展的新品牌。
今年春季开学后,我市吹响了全面打造“数字大脑”的号角,创新布局教育智治矩阵:携手华中师大设立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州研究院,联合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建立温州“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育区”;启动实施温州创客2.0和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培育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188所、示范校30所;出台智慧校园2.0建设实施方案及创建指导性指标体系,创建智慧校园2.0学校74所、达标校121所,新建新型教学空间1148个。目前,已初步建成“学在温州”数字化改革微门户,分类建设数字“驾驶舱”“入学掌上通”等11个项目列入省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示范榜单,入学入园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成为省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试点项目,打造教育领域数字化创新应用82个。
数字赋能、整体智治,也是实现“未来教育”的重要手段。今年5月,我市印发《温州市“未来教育”创新区、窗口校培育导引》,立项培育首批“未来教育”创新区种子单位2个、窗口校种子单位96个,重点实施理念更新、空间再造、资源配优、课程重构、学教升级、队伍转型、评价改革、社区融合、技术赋能和治理创新十大变革,全力构建教育新体系、新形态,进一步加强“未来教育”体系建设。
“双减”后,我市学校开展球类活动。
本版制图/丛丛
关键词5 教育“十四五”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亦是奔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
新增公办幼儿学位7.1万个,实施中小学建设项目319个,优质普高招生分配比例逐步提高至70%……今年11月下旬,我市印发《温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透露了这些民生利好。
《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到2025年,温州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比如,100%县(市、区)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60%以上县(市、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8%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低于50%,在温高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达到1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达到40个。
为实现这些目标,未来五年,我市将在全面建设“未来教育”体系、加快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等12个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教育高地、打响“学在温州”品牌。
关键词6 人才兴教
全市教师可在医院优先窗口享受优先服务,全面实行“弹性上下班”,畅通教师专业发展通道,设立模范班主任培育基金等“礼遇优待”教师20条,于今年12月在我市首推,以城市之名为广大教师送上一份“厚礼”。同时,我市还将“礼遇优待”纳入教育督导的重点内容,并依托“双创”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体现了温州这座城市“尊师重教”的价值表达。
建设温州教育高地、实现教育共同富裕,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是“关键密码”。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培育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17名,新增省教坛新秀44名、市骨干教师(班主任)1800名,全市“三层次”骨干教师达1.25万人次。
同时,今年我市全域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三大工程”,评选表彰首届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10名,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500人,“瓯越情”教育基金奖励各类教师对象195名。
为全面推进师资均衡,温州不断拓宽乡村教师来源,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教师培养培育向乡村学校倾斜,在教师职称评聘、骨干教师评选、评先评优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率全省之先明确乡村优秀教师满15年、30年可单列评聘中、高级职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近两年,每年新建的90个名师工作室超一半设在乡村、薄弱学校,助力乡村教师素养提升。同时全面落实乡村教师任教津贴、乡村特岗津贴等政策,仅2020年支出3.03亿元。
本版撰文 潘舒畅 金叶 卓扬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