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逆向考研”成趋势见证社会理性回归

“逆向考研”成趋势见证社会理性回归

北京青年报 2023-11-20 10:26:22

  数据显示,近五年“双非”院校应届读研群体中,到“双一流”院校读研的比例从2018届的43%下降至2022届的37%。与此同时,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为追求名校而读研的占比也呈下降趋势,因就业难暂时读研的比例有所上升。相关调查结论指出,在考研人数逐年攀升的情况下,尽管考研群体中选取本校或更好大学“向上考”仍是主流,但“逆向考研”的人数也不断上升。

  所谓逆向考研,意指考生从C9(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985等名校考到“双非”高校,成为被这些学校录取的研究生。如此颇有“水往低处走”的况味,与“人往高处走”的倡导背道而驰,属于逆向选择的行为。逆向考研的做法看似背离主流价值,实则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价值。

  当所有人都把攻占顶峰成为塔尖的精英者作为目标,就会加剧竞争甚至带来踩踏效应。名校的研究生有着光鲜的外表,也因“物以稀为贵”,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不过,当每个人的选择方向都高度一致时,则竞争也就会变得无比激烈乃至惨烈。以考研为例,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以及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参加考研的人数水涨船高,上岸成功的概率就会降低。如果考生能够放弃思想顾虑,选择自己更加喜欢的专业,在群体正向奔跑时逆向而行,就会增加自己成功的概率,既给了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也给了别人成功的机会。

  当同质化和同向化的选择成为社会现象,或者行业趋势,则会形成一种恶性竞争,增加社会成本。就如同参加课外辅导一样,当大家都把其作为学习的标配,层层加码则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出现较为严重的透支。事实上,当竞争变得无比激烈时,每个人的上升空间也会变得更为狭窄,而付出的代价与收益也会达到临界值。很多人最终发现,自己因内卷而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焦虑、抑郁等各类负面问题也随之而来,成为难以摆脱的痛苦之源。

  内卷太过就会让人产生“躺平”的放弃感,这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相对不利。在“过度为难自己”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标准作出理性选择不失为明智之举,看似出现了降维,实则上也是以退为进,在给自己后续的冲刺、更高的成长提供了机会。人生就像长跑,不可能始终保持冲刺的姿态,适度调整一下节奏与呼吸,才能保持更持久的精力和更强劲的动力,让自己跑得更久更远。

  过高的预期会加重焦虑,也会透支精力。正常的个人路径选择,应该是多选题而不是单选题和必选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应当是多元化而非唯一化,实行差异化选择和错位性发展,才能让资源分配更均衡。因而,让个体回归理性,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最合适的选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避免被功利主义所裹挟。

  中国社会科学院“逆袭”硕士何成的学生时代像就是一个励志故事,他从一名普通的大专生成为该院少数民族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如此的“逆袭”者却做过培训机构的老师,当过流水线工人,面试过房地产销售、保险销售,现在在重庆送外卖。对于自己的选择,他认为自己“可以接受自己是一个有高学历且特别平凡的人”。“接受平凡”与“同自己和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并诠释了一个最基本的人生道理,即每个人的目标定位和选择方向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真正最优的选项,逆向考研正是理性的回归,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教育频道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