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有多珍贵?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有多珍贵?

钱志亮工作室 2023-12-01 11:15:23

  这两年,“松弛感”一词突然火起来了。

  它源于博主@黑猫白袜子发的一则微博,记录了他坐飞机旅游见到的一家人,处理突发事件时的淡定平和。

  联想到自己或父母可能的处理方式,他不禁感叹道:

  “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松弛的家庭关系。”

图片

  没想到,这篇微博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纷纷留言表示羡慕。

  有人说,这和家庭经济条件有关,有钱,不怕损失,当然可以淡定松弛了。

  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本质上是遇到事情时积极的思维方式、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平和的沟通方式。

  有些家庭,即便不富裕,却有着稳定、松弛的氛围,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归属感。

  这种安心、愉悦的感觉,滋养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也会让整个家越来越好。

  01

  松弛的家庭关系,有多奢侈?

  家庭,本该是一个有爱、温暖、让人放松的避风港。

  在那里,自己被爱着、接纳着,可以安心地做自己。不管遇到多大的难题,家人都会互相陪伴支持,共同面对。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太多家庭缺少这样的氛围。

  在那条微博的评论区里,许多网友坦言,自己从小就是在紧张、高压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也因此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

  “想到自己,有点想哭。从小不小心把筷子碰到地上,立马就会被大声责骂。哪怕现在我不小心碰到什么东西了,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愣住,心里特别恐慌紧张。”

  “我高中时掉了身份证,想到需要我爸妈请假一天陪我补办,焦虑得开始在宿舍厕所哭。”

  “我很怵跟老公一起出去旅游,因为任何小错误,走错路,花冤枉钱,错过景点,安排不合理,都会遭到他劈头盖脸的叫骂,而我自己去玩就很轻松,什么都不用担心。”

  “好羡慕这种家庭生活,而我的家庭一直因为一些琐事内耗,鸡毛蒜皮的事也会互相指责半天,真的很累。”

  家庭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做事失误、被突发事件打乱计划的时刻。

  越是这些时刻,越考验着家庭的稳定性、家庭成员间的联结感。

图片

  有些人情绪急躁、缺乏耐心,为一点琐事大动干戈,遇到问题互相指责埋怨,争吵不休。

  这种处事方式,很容易损伤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不利于一个家庭的兴旺、幸福。

  而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处在最弱小的位置,常常承受着父母情绪上的压力,身心发展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有些家长,对孩子犯错的容忍率很低,做错一点小事就劈头盖脸地批评斥责孩子。

  在这样紧张、高压的家庭氛围下,孩子安全感越来越低,经常会感到紧张焦虑,生怕自己做错事。

  这种不敢犯错,害怕被责罚的心理,无疑会削弱孩子的探索欲,缺乏胆量和勇气,成长潜能被抑制。

  孩子在紧张、高压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也会变得挑剔、斤斤计较,遇事喜欢指责别人、推卸责任,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更糟糕的是,受到影响的孩子,如果不懂得自省和改变,又会不自觉地将这种相处模式复制到新一轮的家庭关系中,代代相传,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02

  如何建立有松弛感的家庭关系?

  每个人都渴望在家庭中感到安全、轻松,不管自己是什么样子,都能被接纳、被包容。

  家庭里得到的爱和温暖,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底气,充满勇气和自信,从容地面对人生。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简单来说就是家人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关怀,遇到问题一起承担和解决,而不是陷入互相对抗之中。

  建立有松弛感的家庭关系,做好以下3点很重要:

  (1)转变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曾在《思维方式》中写道:“人生过得幸福的人,都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

  生活中,让人感到疲惫痛苦的,常常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由此产生的情绪困境。

  处理事情本身,并不会消耗太大能量,陷入情绪的旋涡中,才会令人身心俱疲。

  比如:高高兴兴地出发去旅行,结果到了车站发现车票买错了。

  这时候,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应该改签或退票,重新做计划。

  可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计划被打乱带来的失控感,陷入自我否定中,不断地指责自己,又生气又懊恼,好好的心情就被破坏了。

图片

  再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碗摔碎了。

  简单点看,家长首先检查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和孩子一起把碎片打扫干净,事情就可以过去了。

  可有些家长,就是过不去心里的坎儿,怒火中烧,指责孩子做事粗心、没用,连个碗都拿不好。最后两个人都不愉快。

  作为旁观者可以发现,当事情已经发生,再多的情绪也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对当事人造成痛苦的记忆,甚至破坏关系

  因此,在遇到事情时,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要浪费在自我攻击和指责他人上。

  这样,整个人都会轻松、快乐很多,身边人也会受到感染。

  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不要过于严厉苛责。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失误再正常不过,家长多一点耐心、包容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孩子成长帮助更大。

  (2)平和地沟通

  生活中,比起外人,我们总是习惯把坏脾气给了最亲近的人,说话不考虑对方感受,冷嘲热讽、咄咄逼人。

  但是,人心都是柔软脆弱的。不稳定的情绪、刻薄粗暴的语言,家人也会感到受伤,时间久了,越来越心寒、失望。

  当人的心散了,这个家庭又怎么能幸福得起来呢?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

  所谓的家和,指的就是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这样,家人之间更能互相感受到对方的爱和关心,增进彼此理解,内心充满温暖和力量。

  当沟通顺畅了,遇到事情也能够高效地解决,生活越来越顺利、美好。

图片

  人们常说,家庭是一个要多讲感情,少讲对错的地方。

  深以为然。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平时沟通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语气,正面表达、就事论事,不要刻薄地反问、冷嘲热讽、翻旧账。

  遇到突发状况,不要只顾着挑对方的错处,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互相理解包容,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

  (3)学会管理情绪

  心理学中有一个“踢猫效应”,体现了负面情绪的传染:

  一位父亲,因为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心烦意燥。回到家,他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大动肝火,就把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觉得不服、委屈,转身把气撒到了家里的猫身上,狠狠地踹了猫一脚。猫一溜烟逃出家门,跑到了路上。

  正巧一辆卡车经过,司机来不及避让,撞到了旁边正在玩耍的小孩,酿成了事故。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且往往会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

  现代社会中的竞争与焦虑、工作压力、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育儿难题······稍有不慎,人们情绪的那根弦就很容易崩断,造成情绪失控。

  很多家长没忍住吼了孩子后,就开始后悔;很多夫妻间的争吵,就来自随意的情绪宣泄。

  发泄情绪容易,被伤害的感情,却很难修复。

图片

  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就会让整个家庭氛围变得紧张不安,每个人都无法放松下来,生活也变得苦闷不快乐。

  作为成年人,尤其是为人父母后,情绪管理是一堂必修课。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自控能力,不仅给自己也会给家庭带来幸福。

  首先,不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积攒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学会找到合适的情绪发泄通道,比如听音乐、看电影、跑步、一个人待一会儿、和家人谈心······

  其次,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脾气上来的时候,按一个暂停键,看到自己当下的情绪,思考从何而来,冷静三分钟,让情绪自然流动,再去面对家人。

  最后,通过实际行动和努力,提高自己面对生活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修炼自己的心态。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并不只是一个虚幻的名词,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安全感和情绪状态。

  面对琐事不争执计较,淡然处之,遇到大事不互相责怪,共同承担。相信爱和包容的力量,家庭会越过越幸福!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教育频道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