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限价令”影响几何?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近日,我省各地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陆续出炉。根据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益属性,参考成本调查结果及省内外城市收费标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为每课时每人次35元起。
相比之前动辄一两百元一次的课时费,这样的“限价令”为不少家庭减轻了孩子校外培训的支出。然而,家长们在欣喜之余,不免陷入了另一种担忧:课时费下降导致部分优秀教师流失,校外培训的质量还能保证吗?教培机构降价后,私教价格水涨船高,这会不会增加有需求家庭的负担呢?
面对“限价令”,温州市区校外培训机构是如何应对的?相关部门又将如何进行后续监管?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培训机构、学生家长及教育专家,听听他们的看法。
校外义务教育学科培训费大幅下降 我市每课时每人次35元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市公布的指导价中,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最高为每生每课时80元,最低不到10元,大部分集中在20元至50元之间;规定收费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不限。相比之下,各地制定的网课指导价差异则相对较小,每生每课时大多在15元至20元。
根据我市前不久印发的《关于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方案于1月11日开始执行,具体为:10人以下班级基准收费标准为55元/课时·人次,10-35人班级基准收费标准为45元/课时·人次,35人以上班级基准收费标准为35元/课时·人次。各培训机构在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内确定具体收费标准,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45分钟为标准课程时长,实际时长不一样的,按比例折算。
收费标准是如何确定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学科类校外培训限价政策从酝酿到出台历时数月,总体指导原则是在坚持学科类校外培训公益属性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参照平均培训成本来确定基准收费标准。在出台政府指导价前,也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
培训机构有的转型有的坚守
家长欣喜之余有担忧
社会普遍认为,限价政策有助于遏制校外培训机构过度逐利行为,促进公益属性回归。
相比以往动辄一两百元的课时费,限价之后的校外培训价格更显“亲民”。市民朱女士是一位“二孩”妈妈,老大读初一,老二上小学三年级。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政府公布的限价标准,两个孩子的学科类校外培训费用可以省下一半左右。“大约接近万把块钱吧。以后周末、寒暑假不能补课了,光是这笔费用,就非常可观了。”
包括限价政策在内的“双减”组合拳,也在重整教育培训行业的生态。记者在温州市区走访了解到,“限价令”出台后,课时费从之前的一两百元降到一节课35元起,加之“双减”以来周末和寒暑假不能开课,市区多家学科类教培机构纷纷缩减校区规模,一些经营者面临退出或者转型做素质类培训。在温州市区颇有名气的两家教培机构——学而思培优和新东方,已全面下架了其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补习业务,转而推出科学素养、人文美育、少儿编程、儿童美术等素质类课程。
另一些继续经营的教培机构也已按照相关规定完成“营转非”申报。“我们在教培行业干了差不多20年,还是想继续做下去的。在我们心里,还保留着一份教育情怀。”本土一家专注学科类培训的教培机构——嘉一教育相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坦言,“双减”系列政策的实施,给机构带来了巨大影响,机构的规模、教师人数缩减了一半。“尤其是初中业务这块,影响更大。目前我们在鹿城区、瓯海区有5个教学点,教师人数在50—60人之间。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执行‘双减’有关规定,调整课程、收费、上课时段。”
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下来后,家长群“炸锅”了。他们一方面为下降的学费而欣喜,另一方面也对收费下降后的服务质量表示担忧。“过去培训机构大多是高薪聘请名师,限价后还能不能留住好的师资?还有余力做课程研发吗?培训质量还能和以前一样吗?”
也有家长担心教培机构降价后,高收费的私教会冒出来。一位初中生家长告诉记者,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表面上注销了办学资质,但实际走起了托管路线,以课后托管、晚托等的名义进行学科培训,收费也是水涨船高。
专家建议加强“限价”后的跟踪监测
监管和扶持要并重
校外培训“限价令”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一环,牵动着社会的神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地公布的政府指导价处于试行期,其落地和执行效果仍有待观察。
温州市少年宫副主任、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教研组成员刘力丹认为,受限于智力发展、学习能力等因素,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部分学生有“补课”的需求实属正常,关键在于如何“补课”。政府出台“限价令”,不是要取消补课,而是要让补课回归公益属性,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城里的孩子无论成绩好坏,几乎人人都去补课,最终只能通过增加考试难度进行博弈,进入了孩子提分,学校提分数线的恶性循环。”在她看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学生和家长对于补课的追求终将趋于理性,“与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追求提分的路上,倒不如把目光回到孩子身上,更多地关注孩子对知识的吸收转化能力,体质的提高、习惯的培养、情绪的管理……而这些正是当下孩子最需要的。”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崔岐恩表示,政府指导价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才能让校外培训行业有序良性发展。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学科类培训市场情况的跟踪监测,待市场情况稳定后,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政策。“校外培训企业维持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收费过低,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政府应对培训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家长虽然反对高价培训,但也不愿意用廉价换取低质培训。质优价廉是家长的期望,也应该是政府制定‘限价令’的目标。”
他还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市场的监管,加大对非法培训的处罚力度。“‘限价令’出台后,校外培训的暴利时代宣告结束,但不排除部分培训机构和个人打政策的擦边球,偷偷暗补。对于此类违规补课,必须严厉打击查处。”
此外,他也提到要扶持“质优价廉”的培训市场。建议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管理规范、师资水平高的培训机构,开展公益性学科培训,以满足家长和学生因材施教的需要。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如何将孩子从“小屏幕”拉回“大世界”
教育资讯07-21
-
整治暑期违规补课再强化再部署 温州全力以赴维护好教育生态
温州教育07-21
-
团聚青马,有你,有我!
活动07-21
-
未成年人“代打游戏”防沉迷不能形同虚设
教育资讯07-20
-
做顾问型父母 培养孩子自驱力
教育资讯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