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我市“双减”工作经验获教育部点赞并向全国推广

我市“双减”工作经验获教育部点赞并向全国推广

温州教育发布 2022-07-11 17:08:22
我市构建部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三分类三联合”监管机制的典型做法上榜获全国推广。

  6月24日,教育部发文推广上海市、山东省、湖北省、浙江省温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重庆市铜梁区6地“双减”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做法,我市构建部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三分类三联合”监管机制的典型做法上榜获全国推广。

  一、建立“分类准入+联合审批”机制

  分类制定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细则,分别明确科技、文广旅、体育部门为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准入审批和日常监管,对存量机构设置规范过渡期;实行联合审批制度,对申请新设立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业务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进行材料审查和实地探勘。

  二、建立“分类排查+联合推进”机制

  采取“排查+自主申报”方式,由业务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再将名单向社会公示,提醒未在名单的机构自主申报,建立机构名册,纳入数字化监管平台;市“双减”专班设立校外培训监管组,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会商,建立“提示单”“提示函”“督办单”制度,提示和督促各地各部门联合推进工作。

  三、建立“分类处置+联合执法”机制

  实施风险分类处置,制定风险防范化解闭环管理工作指引,按照“爆雷”“冒烟”进行分类处置,纳入街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风险动态“清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校外培训治理纳入“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将非学科类全部或部分执法事项划转综合执法部门;健全完善教育、科技、文广旅、体育、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检查执法工作。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教育频道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