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浙江日报点赞温州探索城乡共学 “点亮”教育均优

浙江日报点赞温州探索城乡共学 “点亮”教育均优

温州教育发布 2022-11-25 10:44:30
浙江日报点赞温州探索城乡共学 “点亮”教育均优

  11月24日,浙江日报刊发《探索城乡共学 “点亮”教育均优》一文,宣传报道温州城乡均优典型。

图片

    近日,我省项目化学习展示月乡村实践专场活动在温州举行。线下,围绕“共享项目学习成果,孕育乡村学校之变”这一主题,温州乡村学校代表展示项目化学习典型案例;线上,省内其他地市参与研讨,通过直播,全网分享乡村项目化学习推进的浙江经验。

图片

    以乡村教育改革实践为载体,近年来,温州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描绘教育发展蓝图,探索城乡共学,“点亮”教育均优新路径。当前,温州小规模学校全部晋升乡村“小而优”学校,对106所初中实施“一校一案”补短提质计划,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累计达809所,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占比达92%。仅2021年,温州向农村教师津补贴投入3亿元,向5个山区县和龙港市派驻名师工作室160个。

    在温州,城乡共学、城乡融合已逐渐成为推动教育城乡均优的新型载体,实现乡村学校从跟随到融合,助力城乡双向赋能。

图片

  空中飞课,优质资源共享

    日前,温州市教育局联合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促进温州山区海岛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高职校地产教融合、条件要素保障等多方面发力,力求构建符合山区海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温州特色教育体系。

    实施方案将深入推进温州新一轮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据统计,2021年温州全市有152名城镇教师流向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截至2022年9月,已经增至208名。为进一步推动名师资源向山区海岛输送,温州“十四五”期间计划组织名师2000人次,开展送教3000场,送培400场,并聚焦乡村学校薄弱学科,对乡村学校开展定制式帮扶。

图片

    针对送教中发现的乡村学校美育课程资源薄弱等现象,温州率先探索组建“乡村美育使者”队伍,推出乡村美育“空中飞课”,以新型音乐、美术课堂作为试点学科,与缺乏音乐、美术专业教师的乡村学校结对实现线上帮扶,帮助乡村学校常态化开展美育课程。

    “乡村美育使者”远程支教计入个人支教经历,按一学期不少于18周、每周承担2课时工作量,支教两年可折算为1年支教经历。这种新型的教师交流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师到乡村支教的积极性。目前,温州组建的50余支美育志愿团队已对接40所学校,共有200余名专业教师参与,开展美育“空中飞课”累计达4000余节,举办美育夏令营2期,惠及学生4000余名。

图片

    以与永嘉县上塘绿嶂小学结对的省教坛新秀邓婉雁老师飞课团队为例,团队每天都有5名教师“线上驻扎”,带领孩子学习。经过一遍遍踩节奏、抠细节,由他们指导排练的《你好,非洲》音乐剧,乡村孩子不但跳出了极具节奏感的非洲舞蹈,还把非洲鼓和木琴玩上了汇演舞台。“从今年5月开始,学校的音美课就‘包’给了邓婉雁的飞课教师团队,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因为飞课需要我们配备线下助教,这也让我们老师的美育素养大幅提高。”永嘉县上塘镇绿嶂小学校长陈晓俊说。

  项目共学,城乡双向赋能

    除了“空中飞课”,城乡学校之间课程与教学交流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前不久,位于温州主城区的广场路小学校长出现在了鹿城山区山福镇的双潮小学课堂上。她带领双潮小学的孩子共读《人鸦》这本书。在这堂阅读课程中,师生一起了解动物奥秘,启动“校园栖息地”项目化学习。

    这一项目化学习项目是广场路小学和双潮小学结对成为教育共同体后展开的“项目共学”内容。两校双线并进,融合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共同构建起项目课程模型,形成了各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成果。双潮小学最终产出“为小鸟安家”“为小鸟提供水源”两个成果,老师和学生利用草梗、枝条等身边易得的材料制作出人工鸟巢,同时改造学校空间,对小鸟的栖息地进行改进。广场路小学师生设计了“校园生物保护建议”,用瓦楞纸箱制作出能容纳一只乌鸦觅食休憩的“乌鸦酒店”。在这一过程中,广场路小学的学生在“共学”过程中获得更多贴近自然的体验和观察,双潮小学的学生则与城区学生同上一节课,获得优质课程资源,城乡教师通过教研交流共享优质资源,提升教学水平。

图片

    去年,温州市专门组建“城乡共学”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团队和乡村学校山水田园课程联盟,覆盖35所市级乡村“小而优”示范校,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小”的优势和丰富的在地课程资源,共同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

    在省项目化学习展示月乡村实践专场活动上,“温州首批云上乡村儿童博物馆”正式上线。这是温州实践城乡项目共学的项目成果,反哺城市学校。该博物馆是由温州市双潮小学的金岙民俗儿童博物馆、乐清市实验小学的乐清湾鸟类儿童博物馆、瑞安市虹桥路小学的瑞安古街儿童博物馆、永嘉县罗东小学的瓯窑儿童博物馆、平阳县昆阳实验小学的鸣山儿童博物馆、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民族小学的畲族风情儿童博物馆等8所学校的在地化资源集成,学生化身策展师,以乡村在地资源为“物”,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建设云上博物馆。现在城乡师生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能沉浸式“云”观展。

图片

    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是复制城市学校的成长路径与发展目标,而在于因地制宜。在城乡学校间“项目共学”的带动下,一大批原本分属城乡两地的教师、学生实现共学,走出一条城乡双向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

  延伸阅读

  温州“一校一策”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为进一步落实教师“礼遇优待”二十条政策,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温州市教育局印发《改善偏远乡村学校教师食宿条件工作方案》,围绕教师有“品质”的在校住宿需求,重点提高住、卫、食等服务品质,按照“一校一策”的要求进行分类改善,让温州偏远乡村教师在学校里有归属感、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内容包括——

    对已提供教师住宿的学校,进行进一步改善;对未提供教师食宿的学校,尽快解决教师食宿问题;对新建的偏远乡村学校,把教师食宿设施按相关标准统一纳入规划,做到同步建设。

    根据计划,温州至2024年底,改善提升学校120所,其中今年计划实施改造类项目43个,租用类项目5个。

    截至目前,温州已完成改造类项目44个、租用类项目5个,涉及房间755间,可满足847名偏远乡村教师的住宿要求,完成投资额2492万元,提前两个月完成今年改造任务。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教育频道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